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羧酸、磺酸类配体铜/锌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表征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28页
    1.1 配合物的研究现状第11-22页
        1.1.1 氮杂环类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现状第11-15页
        1.1.2 有机羧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现状第15-19页
        1.1.3 氮杂环磺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现状第19-22页
    1.2 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第22-23页
    1.3 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测试第23-26页
        1.3.1 Z-扫描技术原理第23-25页
        1.3.2 三阶非线性实验数据处理第25-26页
    1.4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26-28页
2 柔性“V”型羧酸铜和锌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28-44页
    2.1 实验部分第28-34页
        2.1.1 实验仪器第28-29页
        2.1.2 实验试剂第29页
        2.1.3 配体及配合物1-3的合成第29-31页
        2.1.4 晶体结构测定及其表征方法第31-34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4-43页
        2.2.1 红外光谱分析第34-35页
        2.2.2 热分析第35-36页
        2.2.3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第36-41页
        2.2.4 粉末XRD分析第41-42页
        2.2.5 荧光光谱分析第42页
        2.2.6 非线性光学性能分析第42-43页
    2.3 小结第43-44页
3 氮杂环磺酸铜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44-63页
    3.1 实验部分第44-51页
        3.1.1 实验仪器第44-45页
        3.1.2 实验试剂第45页
        3.1.3 配合物4~7的合成第45-46页
        3.1.4 晶体结构测定及其表征方法第46-51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51-61页
        3.2.1 红外光谱分析第51-53页
        3.2.2 热分析第53-55页
        3.2.3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第55-60页
        3.2.4 非线性光学性能分析第60-61页
    3.3 小结第61-63页
4 氮杂环铜(Ⅰ)和锌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63-78页
    4.1 实验部分第63-68页
        4.1.1 实验仪器第63-64页
        4.1.2 实验试剂第64页
        4.1.3 配合物8~10的合成第64-65页
        4.1.4 晶体结构测定及其表征方法第65-68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68-76页
        4.2.1 红外光谱分析第68-69页
        4.2.2 热分析第69-71页
        4.2.3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第71-74页
        4.2.4 荧光光谱分析第74-75页
        4.2.5 非线性光学性能分析第75-76页
    4.3 小结第76-78页
5 总结与展望第78-80页
    5.1 总结第78页
    5.2 展望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9页
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89-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淀粉在一水硬铝石(010)面吸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一篇: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海桐皮活性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