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羧酸、磺酸类配体铜/锌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表征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1.1 配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1-22页 |
1.1.1 氮杂环类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1.2 有机羧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1.3 氮杂环磺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2 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 第22-23页 |
1.3 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测试 | 第23-26页 |
1.3.1 Z-扫描技术原理 | 第23-25页 |
1.3.2 三阶非线性实验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1.4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2 柔性“V”型羧酸铜和锌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28-44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8-34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9页 |
2.1.3 配体及配合物1-3的合成 | 第29-31页 |
2.1.4 晶体结构测定及其表征方法 | 第31-34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4-43页 |
2.2.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4-35页 |
2.2.2 热分析 | 第35-36页 |
2.2.3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 第36-41页 |
2.2.4 粉末XRD分析 | 第41-42页 |
2.2.5 荧光光谱分析 | 第42页 |
2.2.6 非线性光学性能分析 | 第42-43页 |
2.3 小结 | 第43-44页 |
3 氮杂环磺酸铜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44-63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44-51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44-45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45页 |
3.1.3 配合物4~7的合成 | 第45-46页 |
3.1.4 晶体结构测定及其表征方法 | 第46-51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51-61页 |
3.2.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1-53页 |
3.2.2 热分析 | 第53-55页 |
3.2.3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 第55-60页 |
3.2.4 非线性光学性能分析 | 第60-61页 |
3.3 小结 | 第61-63页 |
4 氮杂环铜(Ⅰ)和锌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63-78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63-68页 |
4.1.1 实验仪器 | 第63-64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64页 |
4.1.3 配合物8~10的合成 | 第64-65页 |
4.1.4 晶体结构测定及其表征方法 | 第65-68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68-76页 |
4.2.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8-69页 |
4.2.2 热分析 | 第69-71页 |
4.2.3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 第71-74页 |
4.2.4 荧光光谱分析 | 第74-75页 |
4.2.5 非线性光学性能分析 | 第75-76页 |
4.3 小结 | 第76-78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5.1 总结 | 第78页 |
5.2 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9页 |
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