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前言 | 第9页 |
1.1 引流砂的工作原理 | 第9-10页 |
1.2 引流砂的受力分析 | 第10-11页 |
1.2.1 浇钢前受力分析 | 第10页 |
1.2.2 打开滑板后烧结层受力分析 | 第10-11页 |
1.3 影响钢包自动开浇的因素及不自动开浇的危害 | 第11-13页 |
1.3.1 影响钢包自动开浇率的因素 | 第11-13页 |
1.3.2 钢包不自动开浇的危害 | 第13页 |
1.4 引流砂使用环境 | 第13-16页 |
1.4.1 钢包状态 | 第13-14页 |
1.4.2 操作条件 | 第14-15页 |
1.4.3 上水口和水口座砖 | 第15-16页 |
1.5 引流砂失效形式 | 第16-17页 |
1.5.1 机械冲刷 | 第16页 |
1.5.2 钢水侵蚀与渗透 | 第16-17页 |
1.5.3 化学侵蚀 | 第17页 |
1.6 引流砂质量要求及种类 | 第17-20页 |
1.6.1 引流砂质量要求 | 第17-18页 |
1.6.2 引流砂种类 | 第18-20页 |
1.7 引流砂理化性能 | 第20-22页 |
1.7.1 耐压强度 | 第20页 |
1.7.2 显气孔率、体积密度 | 第20页 |
1.7.3 安息角 | 第20-21页 |
1.7.4 堆积密度 | 第21页 |
1.7.5 耐火度 | 第21页 |
1.7.6 抗钢水渗透性 | 第21页 |
1.7.7 热膨胀性 | 第21-22页 |
1.7.8 导热性 | 第22页 |
1.8 引流砂发展趋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无铬钢包引流砂基本原理 | 第23-27页 |
2.1 课题的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2.1.1 相平衡定义 | 第23页 |
2.1.2 相图分析 | 第23-24页 |
2.2 试样制备 | 第24-25页 |
2.3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2.3.1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25页 |
2.3.2 课题的创新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影响管线钢连铸钢包自动开浇率因素分析及提高措施 | 第27-33页 |
3.1 影响管线钢钢包自动开浇率低的因素 | 第27-30页 |
3.1.1 操作条件 | 第27-29页 |
3.1.2 引流砂性能 | 第29-30页 |
3.2 提高管线钢钢包自动开浇率的措施 | 第30-32页 |
3.2.1 准确控制合金加入量 | 第30页 |
3.2.2 优化精炼方式和控制钢水传搁时间 | 第30页 |
3.2.3 保证较低出钢温度 | 第30页 |
3.2.4 引流砂的选择与性能改进 | 第30-32页 |
3.3 实施效果 | 第32页 |
3.4 结论 | 第32-33页 |
第四章 铬矿砂加入量对引流砂性能的影响 | 第33-39页 |
4.1 实验原料 | 第33页 |
4.2 实验步骤及配比 | 第33-34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4.3.1 铬矿砂加入量对安息角的影响 | 第34页 |
4.3.2 铬矿砂加入量对密度和显气孔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4.3.3 铬矿砂加入量对耐压强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4.3.4 铬矿砂加入量对抗钢水渗透性的影响 | 第36页 |
4.3.5 分析与讨论 | 第36-37页 |
4.4 现场使用情况 | 第37-38页 |
4.4.1 钢种 | 第37页 |
4.4.2 其它参数 | 第37页 |
4.4.3 选取引流砂指标 | 第37-38页 |
4.4.4 实施效果 | 第3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瓷球加入量对无铬引流砂性能的影响 | 第39-45页 |
5.1 实验原料 | 第39-40页 |
5.2 实验步骤 | 第40页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5.3.1 瓷球加入量对安息角的影响 | 第40-41页 |
5.3.2 瓷球加入量对密度和显气孔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5.3.3 瓷球加入量对耐压强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5.3.4 微观结构分析 | 第43页 |
5.3.5 瓷球加入量对抗钢水渗透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5.4 结论 | 第44-45页 |
第六章 颗粒组成对无铬引流砂性能的影响 | 第45-50页 |
6.1 临界颗粒尺寸 | 第45页 |
6.2 颗粒尺寸的选择 | 第45-46页 |
6.2.1 颗粒分布 | 第45-46页 |
6.2.2 配方的选择 | 第46页 |
6.3 试样制备 | 第46页 |
6.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6.4.1 不同 n 值对安息角的影响 | 第46-47页 |
6.4.2 不同 n 值对密度和显气孔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6.4.3 不同 n 值对耐压强度的影响 | 第48页 |
6.4.4 不同 n 值对抗钢水渗透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6.5 结论 | 第49-50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