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当代中国志愿精神培育研究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导论第14-29页
    一、研究对象第14-17页
        (一) 志愿者第14-15页
        (二) 志愿服务第15-16页
        (三) 志愿精神第16-17页
    二、研究意义第17-19页
    三、研究综述第19-27页
        (一) 志愿精神的历史渊源第19-22页
        (二) 志愿精神的内涵第22-23页
        (三) 我国志愿精神培育的现状第23-26页
        (四) 志愿精神培育的途径第26-27页
    四、研究方法第27页
    五、创新之处第27-29页
第一章 志愿精神与志愿精神培育的内涵和价值第29-40页
    一、志愿精神第29-34页
        (一) 志愿精神的渊源第29-33页
        (二) 志愿精神的内涵第33页
        (三) 志愿精神的功能第33-34页
    二、志愿精神培育第34-40页
        (一) 志愿精神培育的内涵第35页
        (二) 志愿精神培育的内容第35-37页
        (三) 志愿精神培育的价值和意义第37-40页
第二章 我国志愿精神培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40-45页
    一、我国志愿精神培育面临的机遇第40-42页
        (一) 我国志愿精神培育取得的成就作为基础第40-41页
        (二) 社会各界对志愿精神的关注增加第41页
        (三) 我国目前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开拓创新,为志愿精神培育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第41-42页
    二、我国志愿精神培育的挑战第42-45页
        (一) 缺乏深厚的公益意识,志愿精神培育的先天性不足第42-43页
        (二) 法律法制建设落后,志愿精神培育缺乏保护机制第43页
        (三) 民间组织不发达,志愿精神培育的载体缺失第43-44页
        (四)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志愿精神培育的动力缺乏第44-45页
第三章 国内外志愿精神培育工作的经验与启示第45-52页
    一、我国志愿精神培育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第45-48页
        (一) 我国志愿精神培育的历史进程第45-46页
        (二) 我国志愿精神培育的基本经验第46-48页
    二、国外志愿精神培育的实践与经验启示第48-52页
        (一) 国外志愿精神培育的实践第48-49页
        (二) 国外志愿精神培育的经验启示第49-52页
第四章 我国推进志愿精神培育工作的思路与举措第52-59页
    一、培育的原则第52-54页
        (一) 自愿性原则第52页
        (二) 普及化原则第52-53页
        (三) 结合实践原则第53页
        (四) 创新原则第53-54页
    二、途径方法第54-55页
        (一) 家庭教育第54页
        (二) 学校教育第54-55页
        (三) 社会教育第55页
    三、条件保障第55-59页
        (一) 培育公益意识,营造浓厚的志愿文化氛围第56页
        (二)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提供法律法制保障第56-57页
        (三) 支持民间志愿组织的发展,构建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第57页
        (四)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第57页
        (五) 充分利用志愿者的人力资源,建立有效的志愿工作激励机制第57-59页
结束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9页
致谢第69-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71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失地农民利益诉求机制研究
下一篇:试论漫画在韩国中高级汉语写作课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