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多氮化合物在农药领域中的应用 | 第11-16页 |
1.2.1 杀虫剂品种中的多氮化合物 | 第11-13页 |
1.2.2 杀菌剂品种中的多氮化合物 | 第13-14页 |
1.2.3 除草剂品种中的多氮化合物 | 第14-15页 |
1.2.4 其他农用化学品中多氮化合物 | 第15-16页 |
1.3 3-氨基-1-硝基胍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1.3.1 3-氨基-1-硝基胍及其在含能材料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 第16页 |
1.3.2 3-氨基-1-硝基胍衍生物在含能材料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3.3 3-氨基-1-硝基胍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领域及生物活性化合物中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3.4 3-氨基-1-硝基胍衍生物在农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课题设计 | 第22-27页 |
2.1 设计思想 | 第22-24页 |
2.2 研究目标 | 第24-25页 |
2.3 研究方案 | 第25-27页 |
2.3.1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25-26页 |
2.3.2 生物活性测定 | 第26页 |
2.3.3 构效关系研究 | 第26-27页 |
第三章 1,3-二取代-1H-1,2,4-三唑-5-胺(Ⅰ)的合成、结构表征与生物活性 | 第27-53页 |
3.1 引言 | 第27-31页 |
3.1.1 单取代1H-1,2,4-三唑类化合物在农药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 | 第27-28页 |
3.1.2 二取代或三取代1H-1,2,4-三唑类化合物在农药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 | 第28-31页 |
3.2 仪器和主要试剂 | 第31页 |
3.3 目标化合物1,3-二取代-1H-1,2,4-三唑-5-胺(Ⅰ)的合成 | 第31-45页 |
3.3.1 合成路线 | 第31-32页 |
3.3.2 合成步骤 | 第32-45页 |
3.4 目标化合物Ⅰ的杀菌活性 | 第45-47页 |
3.4.1 供试药剂与供试菌种 | 第45-46页 |
3.4.2 试验方法 | 第46页 |
3.4.3 实验结果 | 第46-47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47-52页 |
3.5.1 合成部分 | 第47-49页 |
3.5.2 目标化合物的图谱解析 | 第49-51页 |
3.5.3 生测结果 | 第51-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三唑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Ⅱ)的合成、结构表征与生物活性 | 第53-70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仪器和主要试剂 | 第53页 |
4.3 目标化合物多取代1H-1,2,4-三唑-5-氨基甲酸酯(Ⅱ)的合成 | 第53-63页 |
4.3.1 合成路线 | 第53-54页 |
4.3.2 合成步骤 | 第54-63页 |
4.4 目标化合物Ⅱ的杀菌活性与杀虫活性 | 第63-65页 |
4.4.1 杀菌活性测定 | 第63页 |
4.4.2 杀虫活性测定 | 第63-65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65-69页 |
4.5.1 合成部分 | 第65-66页 |
4.5.2 目标化合物Ⅱ的谱图解析 | 第66-68页 |
4.5.3 目标化合物Ⅱ的杀菌活性 | 第68-69页 |
4.5.4 目标化合物Ⅱ的杀虫活性 | 第6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三唑脒类化合物(Ⅲ)的合成、结构表征与生物活性研究 | 第70-82页 |
5.1 引言 | 第70页 |
5.2 仪器和主要试剂 | 第70-71页 |
5.3 目标化合物Ⅲ的合成 | 第71-77页 |
5.3.1 合成路线 | 第71页 |
5.3.2 合成步骤 | 第71-77页 |
5.4 目标化合物Ⅲ的杀虫活性 | 第77-79页 |
5.5 结果与讨论 | 第79-81页 |
5.5.1 合成部分 | 第79页 |
5.5.2 谱图解析 | 第79-80页 |
5.5.3 目标化合物Ⅲ的杀虫活性 | 第80-8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甲氧亚胺基乙酸酯类化合物(Ⅳ、Ⅴ)的合成、结构表征、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的研究 | 第82-135页 |
6.1 引言 | 第82-89页 |
6.1.1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结构特点 | 第82-83页 |
6.1.2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 第83-89页 |
6.2 仪器和主要试剂 | 第89-90页 |
6.2.1 实验仪器 | 第89页 |
6.2.2 主要试剂 | 第89-90页 |
6.3 目标化合物Ⅳ、Ⅴ的合成路线 | 第90页 |
6.4 合成步骤 | 第90-111页 |
6.4.1 中间体化合物的合成 | 第90-96页 |
6.4.2 目标化合物Ⅳ、Ⅴ的合成 | 第96-111页 |
6.5 目标化合物Ⅳ、Ⅴ的杀菌活性 | 第111-118页 |
6.5.1 离体杀菌活性测定 | 第111-115页 |
6.5.2 活体杀菌活性测定 | 第115-118页 |
6.6 结果与讨论 | 第118-129页 |
6.6.1 中间体IM的合成 | 第118页 |
6.6.2 目标化合物Ⅳ的合成 | 第118-123页 |
6.6.3 目标化合物Ⅴ的合成 | 第123-124页 |
6.6.4 谱图解析 | 第124-126页 |
6.6.5 杀菌活性 | 第126-129页 |
6.7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 | 第129-133页 |
6.7.1 模型数据采集 | 第129页 |
6.7.2 构像的优化与叠合 | 第129-130页 |
6.7.3 CoMFA和CoMSIA模型的建立 | 第130页 |
6.7.4 活性预测与模型验证 | 第130-131页 |
6.7.5 CoMFA和CoMSIA的三维等值线图 | 第131-133页 |
6.8 本章小结 | 第133-135页 |
第七章 结论、创新与展望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4页 |
附图 | 第144-161页 |
致谢 | 第161-162页 |
个人简介 | 第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