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人类学论文--体质人类学论文

活体状态下人脸皮肤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字母注释表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皮肤力学性能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皮肤解剖学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第12-15页
        1.2.2 皮肤力学性能测试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 人体皮肤本构模型第18-21页
        1.3.1 皮肤的超弹性第19-20页
        1.3.2 皮肤的各向异性第20-21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第二章 实验方案及理论基础第22-36页
    2.1 压入实验理论基础第22-28页
        2.1.1 压头结构类型第22-26页
        2.1.2 实验理论模型第26-28页
    2.2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第28-34页
        2.2.1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基本原理第29-32页
        2.2.2 三维形貌及变形测量原理第32-34页
    2.3 实验方案第34-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面部皮肤力学性能测量装置研发设计第36-54页
    3.1 实验装置系统设计第36-37页
    3.2 加载机构设计第37-44页
        3.2.1 机械结构第37-40页
        3.2.2 控制系统第40-42页
        3.2.3 装置运动和加载精度分析第42-44页
    3.3 测量系统第44-52页
        3.3.1 力与位移测量装置第44-46页
        3.3.2 双目立体视觉测量系统第46-47页
        3.3.3 测量误差分析第47-52页
    3.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皮肤力学性能测量装置可靠性分析第54-62页
    4.1 手臂压入实验第54-58页
        4.1.1 压入实验过程第54-55页
        4.1.2 手臂实验曲线第55-56页
        4.1.3 手臂皮肤弹性模量第56-58页
    4.2 压入实验数值模拟第58-60页
        4.2.1 手臂皮肤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8-59页
        4.2.2 有限元计算结果第59-60页
    4.3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面部皮肤力学性能实验研究第62-75页
    5.1 面部皮肤加载实验第62-68页
        5.1.1 实验样本第62-64页
        5.1.2 实验过程第64-68页
    5.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8-72页
        5.2.1 加载-卸载曲线第68-69页
        5.2.2 实验数据分析第69-72页
    5.3 面部皮肤三维变形测量第72-74页
    5.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75-78页
    6.1 全文总结第75-76页
    6.2 工作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3-84页
致谢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滦河流域干旱演变机制及驱动因子分析
下一篇:雷帕霉素原始菌株基因组尺度代谢模型的构建及强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