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

基于OpenWRT的智能公交WiFi的实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2-13页
        1.3.1 国外发展现状第12页
        1.3.2 国内发展现状第12-13页
    1.4 论文内容及组织结构第13-16页
        1.4.1 论文的内容第13-14页
        1.4.2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4-16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第16-24页
    2.1 OpenWRT系统第16-17页
        2.1.1 简介第16页
        2.1.2 定制OpenWRT系统第16-17页
    2.2 802.11协议第17-20页
        2.2.1 802.11定义第17-18页
        2.2.2 802.11工作模式第18页
        2.2.3 WiFi扫描技术第18-20页
    2.3 Web前端技术第20-22页
        2.3.1 HTML技术简介第20-21页
        2.3.2 JavaScript技术简介第21-22页
        2.3.3 jQuery技术简介第22页
    2.4 OD矩阵第22-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基于OpenWRT的智能公交WiFi (BUSFi)娱乐上网功能的设计与实现第24-42页
    3.1 公交车载WiFi设备基本架构第24-25页
    3.2 智能公交WiFi解决方案总体架构第25-26页
    3.3 智能公交WiFi终端主要功能实现第26页
    3.4 智能公交WiFi智能路由器板的实现第26-32页
        3.4.1 Open WRT系统定制第27-32页
    3.5 车内通信设备模块第32-33页
    3.6 智能公交WiFi Web系统管理平台第33-39页
        3.6.1 娱乐功能Web工程的设计第34-36页
        3.6.2 Web服务器的交叉编译部署第36-37页
        3.6.3 娱乐系统功能实现第37-39页
    3.7 公交WiFi上网娱乐系统测试第39-41页
        3.7.1 测试环境及所用工具第39页
        3.7.2 测试内容及步骤第39-40页
        3.7.3 测试结果记录第40-41页
        3.7.4 测试结论分析第41页
    3.8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基于OpenWRT的智能公交WiFi系统数据采集第42-50页
    4.1 WiFi身份识别第42-44页
        4.1.1 基于WiFi扫描技术的身份识别第42-43页
        4.1.2 基于WiFi身份识别的数据采集第43-44页
    4.2 openWRT中实现WiFi数据采集第44-46页
        4.2.1 数据采集的实现第45页
        4.2.2 API的实现第45-46页
    4.3 公交区位模拟第46-50页
        4.3.1 区位模拟依据第46-47页
        4.3.2 区位模拟第47-48页
        4.3.3 区位流量数据获取第48-50页
第五章 基于公交WiFi系统采集数据的OD矩阵模型第50-60页
    5.1 交通分布预测第50页
    5.2 两种交通分布模型的对比第50-53页
        5.2.1 增长系数法第50-52页
        5.2.2 综合法第52-53页
    5.3 基于公交WiFi系统数据采集的修正重力模型第53-60页
        5.3.1 阻抗函数定义第53-54页
        5.3.2 路段行驶时间和流量的关系模型第54-56页
        5.3.3 修正重力模型第56-58页
        5.3.4 修正重力模型的优缺点第58-6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0-62页
    6.1 论文总结第60页
    6.2 论文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FPGA的TD-LTE下行发送链路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蜂窝异构网络下的用户关联与功率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