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2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1.2.1 隧道支护技术 | 第18-20页 |
1.2.2 约束混凝土支护 | 第20-2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5-27页 |
第2章 大跨隧道双侧壁导洞法施工过程高强支护模型试验研究 | 第27-59页 |
2.1 依托工程概况 | 第27-28页 |
2.2 岩石基本力学参数测试 | 第28-29页 |
2.3 模型试验相似理论 | 第29页 |
2.4 模型试验概况 | 第29-36页 |
2.4.1 研究内容 | 第29页 |
2.4.2 整体试验设计 | 第29-30页 |
2.4.3 模型相似材料研制 | 第30-34页 |
2.4.4 试验装置 | 第34-35页 |
2.4.5 监测系统 | 第35-36页 |
2.5 模型试验方案及实施 | 第36-44页 |
2.5.1 模型体制作流程 | 第36-37页 |
2.5.2 模型监测方案及元件布设 | 第37-40页 |
2.5.3 模型开挖和监测 | 第40-44页 |
2.6 围岩位移演化规律 | 第44-47页 |
2.6.1 模型拱顶最终位移 | 第44-45页 |
2.6.2 模型拱顶位移演化规律 | 第45-47页 |
2.7 围岩应力演化规律 | 第47-52页 |
2.7.1 模型拱顶围岩应力演化规律 | 第47-48页 |
2.7.2 模型边墙围岩应力演化规律 | 第48-49页 |
2.7.3 掌子面过监测断面前后围岩应力变化特征 | 第49-50页 |
2.7.4 高强支护条件下洞周应力释放率 | 第50-52页 |
2.8 支护构件受力分布特征 | 第52-54页 |
2.9 模型超载破坏分析 | 第54-56页 |
2.10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第3章 约束混凝土拱架力学性能大比尺室内试验研究 | 第59-79页 |
3.1 试验目的与整体研究思路 | 第59页 |
3.2 隧道约束混凝土拱架大型试验系统 | 第59-64页 |
3.2.1 现状分析 | 第59-60页 |
3.2.2 系统概况 | 第60-62页 |
3.2.3 试验方法与步骤 | 第62-64页 |
3.3 拱架承载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 第64-76页 |
3.3.1 室内试验方案 | 第64-67页 |
3.3.2 数值试验方案 | 第67-70页 |
3.3.3 拱架变形破坏分析 | 第70-72页 |
3.3.4 拱架承载能力分析 | 第72-73页 |
3.3.5 拱架应力、应变数据分析 | 第73-75页 |
3.3.6 拱架内力分析 | 第75-7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6-79页 |
第4章 约束混凝土拱架初期支护承载特性研究 | 第79-105页 |
4.1 试验目的与整体研究思路 | 第79页 |
4.2 试验概况 | 第79-80页 |
4.2.1 拱架尺寸 | 第79-80页 |
4.2.2 材料参数 | 第80页 |
4.3 拱架截面极限压弯承载能力计算 | 第80-82页 |
4.3.1 H200×200型钢轴压承载能力和极限抗弯计算 | 第80-81页 |
4.3.2 SQCC180×10轴压承载能力和极限抗弯计算 | 第81-82页 |
4.4 拱架全比尺数值对比试验 | 第82-103页 |
4.4.1 试验方案 | 第82-83页 |
4.4.2 H200×200拱架试验 | 第83-87页 |
4.4.3 H200×200-C拱架试验 | 第87-91页 |
4.4.4 SQCC180×10拱架试验 | 第91-95页 |
4.4.5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95-96页 |
4.4.6 SQCC拱架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分析 | 第96-10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5章 大跨隧道约束混凝土拱架高强控制机制研究 | 第105-137页 |
5.1 试验目的与整体研究思路 | 第105页 |
5.2 数值试验概况 | 第105-109页 |
5.2.1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 第105-107页 |
5.2.2 数值方案基本变量 | 第107-108页 |
5.2.3 数值试验方案设计 | 第108-109页 |
5.3 各支护方式试验结果分析 | 第109-129页 |
5.3.1 无支护方式 | 第109-113页 |
5.3.2 锚杆+喷层支护方式 | 第113-118页 |
5.3.3 H型钢拱架+锚杆+喷层支护方式 | 第118-124页 |
5.3.4 方钢约束混凝土拱架+锚杆+喷层支护方式 | 第124-129页 |
5.4 试验结果综合分析 | 第129-134页 |
5.4.1 不同支护方式隧道围岩位移控制效果对比分析 | 第129-130页 |
5.4.2 不同支护方式围岩塑性区结果对比分析 | 第130-132页 |
5.4.3 方钢约束混凝土施工过程围岩控制机制 | 第132-13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34-13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7-14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37-138页 |
6.2 展望 | 第138-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5页 |
在读期间参于的科研项目 | 第14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5-146页 |
在读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146页 |
在读期间获得的奖励 | 第146-147页 |
致谢 | 第147-14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