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G-四倍体和荧光新型传感器在铽离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3页
    1.1 稀土金属简介第9-11页
        1.1.1 稀土金属应用及其危害第9页
        1.1.2 稀土金属的检测方法第9-11页
            1.1.2.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第10页
            1.1.2.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第10页
            1.1.2.3 稀土有机配合物荧光光度法第10-11页
            1.1.2.4 DNA生物传感器第11页
    1.2 DNA生物传感器第11-15页
        1.2.1 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第12-13页
            1.2.1.1 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原理第12页
            1.2.1.2 电化学DNA传感器在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第12-13页
        1.2.2 荧光DNA生物传感器及其在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第13-15页
            1.2.2.1 标记型荧光DNA生物传感器第13-14页
            1.2.2.2 非标记型荧光DNA生物传感器第14-15页
    1.3 DNA生物传感器的信号放大方法第15-17页
        1.3.1 基于纳米材料的信号放大技术第15页
        1.3.2 基于工具酶和模拟酶的信号放大技术第15-16页
        1.3.3 基于DNA自组装的信号放大技术第16-17页
    1.4 DNA结构的多样性第17-22页
        1.4.1 DNA双螺旋结构第17-18页
        1.4.2 DNA茎环结构第18页
        1.4.3 DNA G-四倍体结构第18-22页
            1.4.3.1 基于G-四倍体结构的传感器在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第19-22页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基于DNA构型变化的荧光检测技术用于铽离子的检测第23-34页
    2.1 引言第23-25页
    2.2 实验方法第25-26页
        2.2.1 主要仪器第25页
        2.2.2 主要试剂第25-26页
        2.2.3 Tb~(3+)的荧光检测第26页
        2.2.4 Tb~(3+)的紫外可见光谱测定第26页
        2.2.5 CD光谱测定第26页
    2.3 结果和讨论第26-33页
        2.3.1 传感器的构建原理第26-27页
        2.3.2 实验可行性考察第27-28页
        2.3.3 圆二色谱表征第28-29页
        2.3.4 紫外可见光谱表征第29页
        2.3.5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29-32页
            2.3.5.1 缓冲液的pH值优化第30页
            2.3.5.2 反应体系的温度优化第30-31页
            2.3.5.3 反应体系的时间优化第31-32页
        2.3.6 荧光生物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和检测限第32页
        2.3.7 传感器特异性考察第32-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基于DNA超级三明治纳米复合物信号放大的铽离子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第34-47页
    3.1 引言第34-36页
    3.2 实验方法第36-39页
        3.2.1 主要仪器第36页
        3.2.2 主要试剂第36-37页
        3.2.3 溶液配制第37-38页
        3.2.4 金电极的预处理第38页
        3.2.5 铽离子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第38页
        3.2.6 电化学检测第38-3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9-46页
        3.3.1 基于DNA超级三明治纳米复合物信号放大的Tb~(3+)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原理第39-40页
        3.3.2 实验可行性考察第40页
        3.3.3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第40-41页
        3.3.4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41-44页
            3.3.4.1 捕获探针CP的浓度对信号的影响第42页
            3.3.4.2 超级“三明治”纳米复合物的捕获时间对信号的影响第42-43页
            3.3.4.3 长距超级“三明治”纳米复合物的杂交时间对信号的影响第43-44页
            3.3.4.4 MCH的封闭浓度对信号的影响第44页
        3.3.5 Tb~(3+)浓度线性范围和检测限第44-45页
        3.3.6 传感器特异性考察第45-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基于噻菌灵荧光增敏作用的荧光传感器用于稀土铽的检测第47-58页
    4.1 引言第47-49页
    4.2 实验方法第49-51页
        4.2.1 主要仪器第49-50页
        4.2.2 主要试剂第50页
        4.2.3 溶液的配制第50页
        4.2.4 Tb~(3+)的荧光检测第50页
        4.2.5 实际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第50-51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51-57页
        4.3.1 传感器的构建原理第51页
        4.3.2 实验可行性考察第51-52页
        4.3.3 紫外可见光谱表征第52-53页
        4.3.4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53-55页
            4.3.4.1 溶液类型的选择第53页
            4.3.4.2 TBZ浓度的优化第53-54页
            4.3.4.3 反应温度的优化第54-55页
        4.3.5 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和检测限第55-56页
        4.3.6 传感器的特异性实验第56页
        4.3.7 实际样品的检测第56-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总结和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7页
致谢第67-68页
作者简介第68页
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第68页
参与的科研项目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化学反应优化算法的改进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几类切换系统性能及控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