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貂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三价灭活菌对小鼠的免疫效力评价
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2-21页 |
1.1 铜绿假单胞菌概述 | 第12-16页 |
1.1.1 分类及其理化特性 | 第12页 |
1.1.2 铜绿假单胞菌分型 | 第12-14页 |
1.1.3 致病性及毒力因子 | 第14-15页 |
1.1.4 耐药性 | 第15-16页 |
1.2 水貂出血性肺炎及其防治 | 第16-20页 |
1.2.1 病原 | 第16页 |
1.2.2 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 | 第16-17页 |
1.2.3 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 第17页 |
1.2.4 诊断 | 第17-18页 |
1.2.5 防治 | 第18-20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2.1.1 病料样本、参考菌株和实验动物 | 第21页 |
2.1.2 主要试剂和培养基 | 第21页 |
2.1.3 DNA扩增引物 | 第21-22页 |
2.1.4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29页 |
2.2.1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 第22-23页 |
2.2.2 分离菌部分生物学特性检测 | 第23-24页 |
2.2.3 疫苗候选菌株培养及灭活条件优化 | 第24-25页 |
2.2.4 候选菌株传代稳定性检测 | 第25-26页 |
2.2.5 灭活菌的制备及免疫效力检测 | 第26-29页 |
3 结果 | 第29-49页 |
3.1 细菌的分离鉴定 | 第29-36页 |
3.1.1 分离菌的染色镜检和培养特性 | 第29-31页 |
3.1.2 生化鉴定 | 第31-32页 |
3.1.3 PCR鉴定 | 第32-34页 |
3.1.4 血清型鉴定 | 第34-36页 |
3.2 分离株部分生物学特性检测 | 第36-39页 |
3.2.1 标准曲线测定 | 第36-37页 |
3.2.2 血清交叉凝集试验 | 第37页 |
3.2.3 致病性测定 | 第37-39页 |
3.2.4 生长曲线测定 | 第39页 |
3.3 疫苗株培养条件及甲醛灭活浓度优化 | 第39-42页 |
3.3.1 培养基的选择 | 第39-40页 |
3.3.2 培养温度确定 | 第40页 |
3.3.3 培养基p H的确定 | 第40-41页 |
3.3.4 培养时间确定 | 第41-42页 |
3.3.5 甲醛灭活浓度确定 | 第42页 |
3.4 候选菌株传代稳定性检测 | 第42-44页 |
3.4.1 传代菌生长稳定性 | 第42-43页 |
3.4.2 传代菌致病性 | 第43页 |
3.4.3 传代菌对小鼠的免疫保护 | 第43-44页 |
3.5 三价灭活菌免疫效力检测 | 第44-49页 |
3.5.1 三价灭活菌制备及检验 | 第44页 |
3.5.2 最小免疫剂量确定 | 第44-46页 |
3.5.3 三价灭活菌对小鼠免疫保护 | 第46-49页 |
4 讨论 | 第49-52页 |
4.1 细菌的分离鉴定 | 第49页 |
4.2 三价灭活菌候选菌株的选择 | 第49-50页 |
4.3 候选菌株致病性和传代稳定性 | 第50页 |
4.4 三价灭活菌对小鼠免疫效力评估 | 第50-52页 |
5 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