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1 绪论 | 第15-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1 大气污染特征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2 总量控制效果评估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3 城市大气污染与总量减排关系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0-21页 |
2 合肥市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 | 第21-38页 |
2.1 合肥市概况 | 第21页 |
2.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2.3 SO_2污染特征 | 第22-26页 |
2.3.1 年际变化特征 | 第22页 |
2.3.2 季节变化特征 | 第22-23页 |
2.3.3 逐小时变化特征 | 第23-24页 |
2.3.4 空间分布特征 | 第24-26页 |
2.4 NO_2污染特征 | 第26-29页 |
2.4.1 年际变化特征 | 第26页 |
2.4.2 季节变化特征 | 第26-27页 |
2.4.3 逐小时变化特征 | 第27-28页 |
2.4.4 空间分布特征 | 第28-29页 |
2.5 颗粒物污染特征 | 第29-35页 |
2.5.1 年际变化特征 | 第29-30页 |
2.5.2 季节变化特征 | 第30-32页 |
2.5.3 逐小时变化特征 | 第32-33页 |
2.5.4 空间分布特征 | 第33-35页 |
2.6 污染物的相关性 | 第35-3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3 总量减排与评估 | 第38-52页 |
3.1 排放总量构成 | 第38-42页 |
3.2 减排变化与贡献来源 | 第42-43页 |
3.3 工业减排量的分解分析 | 第43-51页 |
3.3.1 分解量与分解因素 | 第43-44页 |
3.3.2 工业减排量的LMDI分解模型 | 第44-46页 |
3.3.3 合肥市工业减排量分解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3.3.4 安徽省工业减排量分解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3.4 政策建议 | 第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总量减排与大气污染物浓度关系模拟分析 | 第52-63页 |
4.1 空气质量模型介绍 | 第52页 |
4.2 WRF-Chem模型 | 第52-54页 |
4.3 模型构建与设置 | 第54-57页 |
4.3.1 计算平台及运行环境 | 第54页 |
4.3.2 模型参数化方案的选择 | 第54页 |
4.3.3 模拟区域 | 第54-55页 |
4.3.4 模拟时段 | 第55页 |
4.3.5 模型输入数据 | 第55-56页 |
4.3.6 模型输出数据处理 | 第56-57页 |
4.4 模型检验 | 第57-59页 |
4.4.1 检验方法 | 第57-58页 |
4.4.2 模拟检验 | 第58-59页 |
4.5 模拟情景设置 | 第59页 |
4.6 减排情景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9-62页 |
4.6.1 NO_x总量减排与NO_2质量浓度的关系 | 第59-61页 |
4.6.2 总量减排对不同时刻的NO_2的削减效果 | 第61页 |
4.6.3 不同减排区域对降低NO_2浓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结论 | 第63页 |
5.2 创新点、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工作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