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运过程中影响巨峰葡萄品质关键因素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7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当前我国葡萄保鲜业的状况 | 第10-12页 |
1.1.2 我国葡萄保鲜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 第12-13页 |
1.2 常用的葡萄保鲜方法 | 第13-15页 |
1.2.1 低温储藏 | 第13页 |
1.2.2 气调储藏 | 第13页 |
1.2.3 辐射保鲜 | 第13页 |
1.2.4 采前处理 | 第13-14页 |
1.2.5 放电杀菌 | 第14页 |
1.2.6 生物防腐剂保鲜 | 第14页 |
1.2.7 臭氧杀菌 | 第14-15页 |
1.2.8 纳米保鲜 | 第15页 |
1.3 国内外葡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实验器材 | 第17-32页 |
2.1 实验背景 | 第17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3 实验器材 | 第18-24页 |
2.4 测试指标及方法 | 第24-27页 |
2.4.1 巨峰葡萄硬度 | 第24页 |
2.4.2 可溶性固形物 | 第24页 |
2.4.3 可滴定酸 | 第24-25页 |
2.4.4 Vc含量 | 第25-26页 |
2.4.5 叶绿素含量 | 第26-27页 |
2.5 实验方案 | 第27-31页 |
2.5.1 温度波动实验 | 第27-29页 |
2.5.2 风速实验 | 第29-30页 |
2.5.3 振动实验 | 第30-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温度波动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32-41页 |
3.1 温度实验概况 | 第32页 |
3.2 温度波动实验结果感官评价 | 第32-35页 |
3.3 温度波动实验结果 | 第35-40页 |
3.3.1 可滴定酸 | 第35页 |
3.3.2 可溶性固形物 | 第35-36页 |
3.3.3 Vc含量 | 第36-37页 |
3.3.4 腐烂率 | 第37页 |
3.3.5 脱粒率 | 第37-38页 |
3.3.6 穿刺硬度 | 第38-39页 |
3.3.7 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风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41-48页 |
4.1 风速实验概况 | 第41页 |
4.2 风速实验结果感官评价 | 第41-43页 |
4.3 风速实验结果 | 第43-47页 |
4.3.1 可滴定酸 | 第43页 |
4.3.2 可溶性固形物 | 第43-44页 |
4.3.3 Vc含量 | 第44-45页 |
4.3.4 腐烂率 | 第45页 |
4.3.5 脱粒率 | 第45-46页 |
4.3.6 穿刺硬度 | 第46-47页 |
4.3.7 失重率 | 第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振动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48-58页 |
5.1 振动实验概况 | 第48页 |
5.2 振动实验结果感官评价 | 第48页 |
5.3 频率为 20Hz振动实验结果 | 第48-52页 |
5.3.1 可滴定酸 | 第48-49页 |
5.3.2 可溶性固形物 | 第49-50页 |
5.3.3 Vc含量 | 第50页 |
5.3.4 腐烂率 | 第50-51页 |
5.3.5 脱粒率 | 第51-52页 |
5.3.6 穿刺硬度 | 第52页 |
5.4 加速度为 5m/s2振动实验结果 | 第52-57页 |
5.4.1 可滴定酸 | 第52-53页 |
5.4.2 可溶性固形物 | 第53-54页 |
5.4.3 Vc含量 | 第54页 |
5.4.4 腐烂率 | 第54-55页 |
5.4.5 脱粒率 | 第55-56页 |
5.4.6 穿刺硬度 | 第56页 |
5.4.7 叶绿素a含量 | 第56-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