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朝鲜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特点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 1.1.1 选题的目的 | 第11页 |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7页 |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高丽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 第18-29页 |
| 2.1 高丽科举制度的创立 | 第18-21页 |
| 2.1.1 科举制度创立的背景 | 第18-19页 |
| 2.1.2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内容 | 第19-21页 |
| 2.2 武臣政权对高丽科举的影响 | 第21-24页 |
| 2.2.1 武臣政权的出现 | 第21-22页 |
| 2.2.2 武臣对文臣的打压和对科举的影响 | 第22-24页 |
| 2.3 元朝干涉时期高丽科举的依附发展 | 第24-26页 |
| 2.3.1 元(蒙古)对高丽的入侵和统治 | 第24-25页 |
| 2.3.2 高丽科举对元朝科举的依附 | 第25-26页 |
| 2.4 高丽末期科举的反复变化 | 第26-29页 |
| 2.4.1 恭愍王对科举制度的改革 | 第26-28页 |
| 2.4.2 科举制度的多次变化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朝鲜王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 | 第29-38页 |
| 3.1 朝鲜王朝对高丽科举的继承和发展 | 第29-31页 |
| 3.1.1 朝鲜王朝对高丽科举的继承 | 第29页 |
| 3.1.2 朝鲜王朝对高丽科举的发展 | 第29-31页 |
| 3.2 朝鲜王朝中期科举的变化 | 第31-34页 |
| 3.2.1 壬辰倭乱的爆发及其对科举的影响 | 第31页 |
| 3.2.2 “千科”“万科”的形成和发展 | 第31-34页 |
| 3.3 朝鲜王朝后期科举的发展 | 第34-36页 |
| 3.3.1 壬辰倭乱后两班社会的重组和分化 | 第34-35页 |
| 3.3.2 两班社会体制下科举的发展 | 第35-36页 |
| 3.4 科举制度的废除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朝鲜科举制度的特点 | 第38-44页 |
| 4.1 官员的应试 | 第38-40页 |
| 4.2 繁多的开科数量和名目 | 第40-41页 |
| 4.3 文武两科地位的差别 | 第41-44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