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四大尚族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10-14页 |
| 一、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二、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 三、研究难点、创新点与不足 | 第13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尚、尚论含义及四大尚族地望 | 第14-23页 |
| 第一节 尚的含义 | 第14-16页 |
| 第二节 尚论的含义 | 第16-18页 |
| 第三节 四大尚族起源与封地 | 第18-23页 |
| 一、没卢氏家族 | 第18-20页 |
| 二、琛氏家族 | 第20页 |
| 三、那囊氏家族 | 第20-21页 |
| 四、蔡邦氏家族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尚族的活动轨迹 | 第23-33页 |
| 第一节 尚族势力的崛起 | 第23-25页 |
| 第二节 尚族与论族的斗争 | 第25-28页 |
| 第三节 尚族集团内部的矛盾 | 第28-30页 |
| 第四节 尚族与佛教僧侣集团之争 | 第30-33页 |
| 第三章 尚族对吐蕃政权的影响 | 第33-44页 |
| 第一节 尚族对吐蕃内政的影响 | 第33-39页 |
| 一、分散相权 牵制论族 | 第33-35页 |
| 二、独揽大权 架空赞普 | 第35-37页 |
| 三、争权夺利 扰乱朝政 | 第37-39页 |
| 第二节 尚族对吐蕃外交的影响 | 第39-44页 |
| 一、出于私利 挑起争端 | 第39-41页 |
| 二、支持赞普 促成和盟 | 第41-44页 |
| 第四章 尚族的历史作用分析 | 第44-52页 |
| 第一节 尚族的积极作用 | 第44-47页 |
| 一、巩固王权 | 第44-45页 |
| 二、推动吐蕃政治向集权制发展 | 第45-47页 |
| 第二节 尚族的消极作用 | 第47-52页 |
| 一、把持军权 导致吐蕃长期军事化 | 第47-48页 |
| 二、权力世袭 给吐蕃社会的稳定埋下隐患 | 第48-50页 |
| 三、外戚干政 造成吐蕃集权制发展的非正常化 | 第50-52页 |
| 结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附录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