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2.3 研究结构图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页 |
1.3.1 本文的创新 | 第16页 |
1.3.2 本文的不足 | 第16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1.4.1 多元化的折价观 | 第16-17页 |
1.4.2 多元化的溢价观 | 第17-18页 |
1.4.3 多元化的折中观 | 第18页 |
1.4.4 文献评述 | 第18-20页 |
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 第20-28页 |
2.1 多元化的概念、分类及发展路径 | 第20-22页 |
2.1.1 多元化的概念界定 | 第20页 |
2.1.2 多元化的分类 | 第20-22页 |
2.1.3 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 第22页 |
2.2 多元化程度的衡量 | 第22-24页 |
2.2.1 行业计数法 | 第23页 |
2.2.2 产品专业化率 | 第23页 |
2.2.3 Herfindahl指数法 | 第23页 |
2.2.4 熵(Entropy)指数法 | 第23-24页 |
2.3 多元化的相关理论 | 第24-25页 |
2.3.1 资源基础理论 | 第24-25页 |
2.3.2 协同效应 | 第25页 |
2.3.3 分散风险理论 | 第25页 |
2.4 多元化经营绩效的衡量方法 | 第25-28页 |
2.4.1 多元化经营绩效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2.4.2 财务指标法 | 第26页 |
2.4.3 托宾Q值 | 第26-28页 |
3 新大洲集团多元化经营的案例简介 | 第28-36页 |
3.1 新大洲集团经营概况 | 第28页 |
3.2 新大洲集团多元化经营的历程 | 第28-31页 |
3.3 新大洲集团多元化的动机与行业选择 | 第31-36页 |
3.3.1 新大洲集团多元化的动机 | 第31页 |
3.3.2 新大洲集团多元化的行业选择 | 第31-36页 |
4 多元化经营对新大洲集团经营绩效的影响 | 第36-50页 |
4.1 收益视角下多元化对新大洲集团经营绩效的影响 | 第36-43页 |
4.1.1 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 第36-41页 |
4.1.2 现金流量分析 | 第41-43页 |
4.2 风险视角下多元化对新大洲集团经营绩效的影响 | 第43-45页 |
4.2.1 财务风险分析 | 第43-44页 |
4.2.2 收益风险分析 | 第44-45页 |
4.3 托宾Q值分析 | 第45-48页 |
4.4 新大洲多元化存在的问题 | 第48-50页 |
4.4.1 漠视行业之间旳关联性,盲目进行多元化 | 第48页 |
4.4.2 资源利用效率低 | 第48-50页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50-5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5.2 对新大洲集团多元化经营的建议 | 第51-54页 |
5.2.1 理性多元化,利用组合收益判断行业选择 | 第51页 |
5.2.2 审慎实施无关多元化战略,充分利用资源 | 第51-52页 |
5.2.3 选择合适的多元化发展时机,充分做好事前规划 | 第52页 |
5.2.4 及时调整多元化,关注特定行业退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