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门诊部公共交通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社会背景 | 第9页 |
1.1.2 医学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3 建筑设计相关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课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3 研究对象及范围 | 第10-12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5 相关概念及方法 | 第12-14页 |
1.5.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6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门诊部的发展沿革 | 第15-26页 |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5-18页 |
2.1.1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2.1.2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2.2 门诊部的发展与演变 | 第18-19页 |
2.2.1 中国 | 第18-19页 |
2.2.2 外国 | 第19页 |
2.3 门诊部的功能结构 | 第19-20页 |
2.3.1 门诊部的功能构成 | 第20页 |
2.3.2 门诊的类型分析 | 第20页 |
2.4 门诊人流特点 | 第20-21页 |
2.5 门诊部就医流程分析 | 第21-23页 |
2.6 国内门诊部设计现状 | 第23-26页 |
第三章 门诊部公共交通空间模式 | 第26-46页 |
3.1 影响因素 | 第26-42页 |
3.1.1 医学模式 | 第26-32页 |
3.1.2 建筑设计理论 | 第32-42页 |
3.2 模式分类 | 第42-46页 |
3.2.1 街巷式 | 第42-43页 |
3.2.2 套院式 | 第43-44页 |
3.2.3 大厅统领式 | 第44-45页 |
3.2.4 板块式 | 第45-46页 |
第四章 门诊部交通空间案例研究 | 第46-74页 |
4.1 调研概要 | 第46-50页 |
4.1.1 调研目的 | 第46页 |
4.1.2 调研对象 | 第46-50页 |
4.1.3 调研方法 | 第50页 |
4.2 调研过程 | 第50-53页 |
4.2.1 调研计划 | 第50-52页 |
4.2.2 调研内容 | 第52页 |
4.2.3 问卷设计 | 第52-53页 |
4.3 调研分析 | 第53-73页 |
4.3.1 空间认知分析 | 第53-57页 |
4.3.2 通达性分析 | 第57-69页 |
4.3.3 人流交叉问题分析 | 第69-71页 |
4.3.4 空间舒适度分析 | 第71-73页 |
4.4 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门诊部交通空间设计导则及其优化策略 | 第74-90页 |
5.1 门诊部交通空间现存问题 | 第74-75页 |
5.2 就诊流程的高效率 | 第75-83页 |
5.2.1 空间识别度 | 第75-76页 |
5.2.2 交通空间组织 | 第76-81页 |
5.2.3 标识系统 | 第81-83页 |
5.3 功能空间的整合 | 第83-86页 |
5.3.1 科室设置原则 | 第83-85页 |
5.3.2 交通空间尺度的把握 | 第85-86页 |
5.4 空间品质的提升 | 第86-90页 |
5.4.1 视觉环境 | 第86-87页 |
5.4.2 复合空间 | 第87-88页 |
5.4.3 交往性与生态性 | 第88-90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90-92页 |
6.1 结论与展望 | 第90-91页 |
6.2 研究中的不足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94-95页 |
附录B 图片来源 | 第95-99页 |
附录C 表格来源 | 第99-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