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前言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环境犯罪的概念 | 第14-20页 |
| 第一节 传统刑法理论的犯罪概念 | 第14页 |
| 第二节 我国环境犯罪的概念 | 第14-16页 |
| 第三节 日本环境犯罪概念 | 第16-17页 |
| 第四节 比较借鉴和立法建议—环境犯罪概念需要重新构建 | 第17-20页 |
| 一、环境犯罪具有违法性 | 第17页 |
| 二、环境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 | 第17-19页 |
| 三、环境犯罪具有应罚性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环境犯罪刑事立法模式比较 | 第20-27页 |
| 第一节、中国环境犯罪的刑事立法模式 | 第20-22页 |
| 一、我国在1997年刑法典修正之前的环境犯罪立法模式 | 第20-21页 |
| 二、我国现行的环境犯罪立法模式 | 第21-22页 |
| 第二节 日本环境刑事立法模式 | 第22-24页 |
| 一、制定专事制裁环境犯罪的特别刑法 | 第23-24页 |
| 二、发达的附属环境刑法 | 第24页 |
| 三、刑法典且规定一般环境犯罪 | 第24页 |
| 第三节 比较借鉴与立法建议 | 第24-27页 |
| 第三章 环境犯罪刑罚比较 | 第27-33页 |
| 第一节 中国环境犯罪的刑罚 | 第27-28页 |
| 第二节 日本环境犯罪的刑罚 | 第28-29页 |
| 第三节 比较借鉴和立法建议 | 第29-33页 |
| 第四章 中日环境犯罪成立条件比较 | 第33-51页 |
| 第一节 环境犯罪主体与有责性比较 | 第33-35页 |
| 一、中国环境犯罪主体 | 第33-34页 |
| 二、日本环境犯罪成立条件:有责性 | 第34页 |
| 三、比较结论 | 第34-35页 |
| 第二节 环境犯罪客体与法益比较 | 第35-38页 |
| 一、中国环境犯罪的客体特征 | 第35页 |
| 二、日本环境刑法的法益 | 第35-36页 |
| 三、比较借鉴和立法建议 | 第36-38页 |
| 第三节 环境犯罪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与构成要件比较 | 第38-51页 |
| 一、中国环境犯罪主观方面 | 第39-40页 |
| 二、中国环境犯罪的客观方面 | 第40-43页 |
| 三、日本环境犯罪的构成要件 | 第43-46页 |
| 四、比较借鉴和立法建议 | 第46-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个人简历 | 第55-56页 |
| 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