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畜牧业、饲养业论文

北京奶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2页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页
        1.1.2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2页
    1.2 研究综述第12-15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4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4-15页
        1.2.3 文献评述第15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15-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21页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研究理论第22-30页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2-25页
        2.1.1 可持续发展概念第22页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第22-23页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第23页
        2.1.4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第23-24页
        2.1.5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特征第24页
        2.1.6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第24-25页
        2.1.7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第25页
    2.2 系统理论第25-26页
        2.2.1 系统论的形成与发展第25页
        2.2.2 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第25-26页
        2.2.3 系统论的任务第26页
        2.2.4 系统论的特点和未来趋势第26页
    2.3 循环经济理论第26-27页
        2.3.1 循环经济理论的起源与发展第26-27页
        2.3.2 循环经济理论的本质第27页
        2.3.3 循环经济理论研究意义第27页
    2.4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27-30页
        2.4.1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第27-28页
        2.4.2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第28-29页
        2.4.3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第29-30页
第三章 北京奶业概况第30-36页
    3.1 奶牛养殖效率不断提高第30-31页
    3.2 生产加工规模不断扩大第31-32页
    3.3 市场消费潜力巨大第32-33页
    3.4 资源与环境排污能力较强第33-34页
    3.5 社会与文化支撑能力较强第34-36页
第四章 北京奶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第36-41页
    4.1 北京奶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第36-39页
        4.1.1 奶牛养殖第36页
        4.1.2 生产加工第36-37页
        4.1.3 市场消费第37-38页
        4.1.4 种源发展第38-39页
    4.2 北京奶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第39-41页
        4.2.1 奶牛养殖成本逐年攀升第39页
        4.2.2 乳品加工企业运营能力不强第39页
        4.2.3 奶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第39-40页
            4.2.3.1 奶牛饲养效率有待提高第39页
            4.2.3.2 奶业市场结构单一第39页
            4.2.3.3 市场预警机制有待完善第39-40页
            4.2.3.4 奶业市场垄断程度过高第40页
        4.2.4 水资源日益匮乏第40页
        4.2.5 养殖业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第40-41页
第五章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北京奶业可持续发展分析第41-48页
    5.1 北京奶业可持续发展利益相关者图谱构建第41-42页
        5.1.1 研究切入点—乳品加工企业第41页
        5.1.2 利益相关者图谱分类依据第41页
        5.1.3 利益相关者图谱分层构建第41-42页
    5.2 北京奶业可持续发展利益相关者分析第42-48页
        5.2.1 政府机构第43页
        5.2.2 奶农第43-44页
        5.2.3 乳品消费者第44页
        5.2.4 自然环境第44-45页
        5.2.5 饲料加工企业第45-46页
        5.2.6 非政府组织第46页
        5.2.7 社会公众第46-47页
        5.2.8 其他利益相关者第47-48页
第六章 北京奶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第48-55页
    6.1. 北京奶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8-49页
        6.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思路第48页
        6.1.2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第48-49页
    6.2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第49-50页
        6.2.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原理第49-50页
            6.2.1.1 确定因素集E第49页
            6.2.1.2 确定评语集B第49页
            6.2.1.3 确定权重集W第49-50页
            6.2.1.4 确定隶属度第50页
            6.2.1.5 模糊综合评价第50页
    6.3 数据来源第50页
    6.4 因素集和评语集确定第50-51页
    6.5 构造隶度函数第51-52页
    6.6 确定指标权重第52页
    6.7 北京奶业可持续发展模糊综合评价第52-53页
    6.8 结果分析第53-55页
        6.8.1 奶牛养殖环节第53页
        6.8.2 生产加工环节第53页
        6.8.3 市场消费环节第53-54页
        6.8.4 资源利用环节第54-55页
第七章 基于DEMATEL模型的北京奶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第55-58页
    7.1 运用DEMATEL模型分析北京奶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第55-58页
        7.1.1 DEMATEL模型构建步骤第55页
            7.1.1.1 数据来源第55页
            7.1.1.2 构建相互系数影响矩阵第55页
            7.1.1.3 构建直接影响矩阵第55页
            7.1.1.4 直接影响矩阵标准化第55页
            7.1.1.5 综合影响矩阵第55页
            7.1.1.6 分析综合矩阵结果及绘制中心、原因度散点图第55页
        7.1.2 DEMATEL模型应用第55-57页
        7.1.3 结果分析第57-58页
第八章 北京奶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第58-67页
    8.1 北京奶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58-59页
        8.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思路第58页
        8.1.2 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第58-59页
        8.1.3 数据来源第59页
    8.2 北京奶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第59-65页
        8.2.1 主成分分析第59-64页
            8.2.1.1 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第59-60页
            8.2.1.2 主成分因子提取第60页
            8.2.1.3 主成分命名第60-62页
            8.2.1.4 计算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分第62页
            8.2.1.5 综合得分及排名第62-64页
        8.2.2 聚类分析第64-65页
    8.3 影响北京奶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第65-67页
        8.3.1 奶牛养殖能力较弱第65页
        8.3.2 乳品加工环节盈利能力不足第65-66页
        8.3.3 乳制品市场受外国冲击程度增强第66页
        8.3.4 人口与环境之间矛盾不断加剧第66-67页
第九章 政策与建议第67-75页
    9.1 针对北京奶业可持续发展现状提出的政策与建议第67-68页
        9.1.1 降低奶牛养殖成本第67页
        9.1.2 提升乳品加工企业运营能力第67页
        9.1.3 增强奶业市场竞争力第67页
        9.1.4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67-68页
            9.1.4.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第67页
            9.1.4.2 推行“种养结合”新模式第67-68页
        9.1.5 增强粪污处理能力第68页
            9.1.5.1 加大环保饲料的研发力度第68页
            9.1.5.2 推广粪污处理技术第68页
        9.1.6 加强奶业文化宣传第68页
    9.2 针对北京奶业各利益相关者关系提出的政策建议第68-69页
        9.2.1 充分利用政府政策平台第68页
        9.2.2 协调好与奶农的关系第68页
        9.2.3 提升乳品消费者信心第68页
        9.2.4 建立环境友好的生产模式第68-69页
        9.2.5 建立与饲料加工企业的联动机制第69页
        9.2.6 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第69页
        9.2.7 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认知度第69页
        9.2.8 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诉求第69页
    9.3 针对北京奶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结果提出的政策建议第69-70页
        9.3.1 提高养殖效率第69-70页
        9.3.2 提高乳品加工行业盈利能力第70页
        9.3.3 抵御国外乳制品市场冲击第70页
        9.3.4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70页
    9.4 针对DEMATEL模型分析结果提出的政策建议第70-73页
        9.4.1 重要指标分析第71-72页
            9.4.1.1 乳制品进口量第71页
            9.4.1.2 农村居民人均年乳制品消费量第71页
            9.4.1.3 乳制品市场容量第71页
            9.4.1.4 人均可支配收入第71-72页
            9.4.1.5 乳制品市场占有率第72页
        9.4.2 北京奶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及对策第72-73页
            9.4.2.1 提高原料奶质量第72页
            9.4.2.2 降低奶牛物质与服务费用第72-73页
            9.4.2.3 引导消费者购物习惯第73页
            9.4.2.4 提升粪污处理能力第73页
    9.5 针对北京奶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结果提出的政策建议第73-75页
        9.5.1 提高奶牛养殖能力第73页
        9.5.2 增强乳品加工行业活力第73页
        9.5.3 提高奶业自我保障能力第73-74页
        9.5.4 缓解社会与自然环境矛盾第74-75页
第十章 不足与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细胞松弛素B对猪孤雌胚胎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的影响
下一篇: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供给能力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