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燃气轮机(燃气透平)论文--压气机部分论文

跨音速压气机转子叶尖失速过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31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压气机不稳定工况第12-13页
    1.3 旋转失速的国内外研究第13-30页
        1.3.1 旋转失速的实验研究方法第13-19页
        1.3.2 旋转失速的数值模拟研究第19-30页
    1.4 本文主要内容第30-31页
第2章 叶尖失速数值计算方法第31-39页
    2.1 引言第31页
    2.2 控制方程第31-32页
    2.3 湍流模型第32-33页
    2.4 网格结构第33-36页
    2.5 边界条件及收敛准则第36-37页
    2.6 数据处理公式第37-38页
    2.7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动/静干涉对跨音级性能影响第39-55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不同轴向距离特性曲线第39-40页
    3.3 不同轴向距离的跨音级性能分析第40-44页
        3.3.1 设计点导叶总压损失径向分布第40-41页
        3.3.2 设计点效率和相对总压损失径向分布第41-43页
        3.3.3 峰值效率点性能参数径向分布第43-44页
    3.4 不同轴向距离非定常计算分析第44-53页
        3.4.1 叶顶区域损失来源第44-49页
        3.4.2 气动载荷分布及扰动频谱第49-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4章 近失速点单通道非定常性分析第55-129页
    4.1 引言第55页
    4.2 近失速点流场参数变化第55-61页
        4.2.1 大轴距离跨音级特性线第55-56页
        4.2.2 失速前参数变化特点第56-58页
        4.2.3 前缘溢出和尾缘回流现象第58-61页
    4.3 叶顶间隙流动非稳定性研究第61-78页
        4.3.1 不同背压收敛曲线的变化第61-63页
        4.3.2 叶顶区域流场非稳定性现象第63-78页
    4.4 近失速点低能流体团的发展变化第78-99页
        4.4.1 叶间泄漏涡核新变化第78-82页
        4.4.2 低能流体团起源第82-86页
        4.4.3 低能流体团的发展过程第86-92页
        4.4.4 叶顶间隙泄漏流线分析第92-99页
    4.5 低能流体团的径向发展第99-102页
    4.6 动/静干涉对失速过程的影响第102-115页
        4.6.1 不同轴向距离转子特性线第102-103页
        4.6.2 出口流量收敛曲线变化第103-104页
        4.6.3 低速度团不同发展特点第104-109页
        4.6.4 近失速点叶顶区域流场扰动第109-114页
        4.6.5 近失速点叶顶流场频谱分析第114-115页
    4.7 叶顶间隙尺寸对失速过程的影响第115-127页
        4.7.1 不同叶顶间隙尺寸的特性线第116页
        4.7.2 近失速工况点低能流体团的发展第116-124页
        4.7.3 无叶顶间隙流场特点第124-127页
    4.8 本章小结第127-129页
第5章 多通道叶尖失速非定常结果分析第129-156页
    5.1 引言第129页
    5.2 近失速点流场均匀周期性分析第129-131页
    5.3 低速团传播速度第131-132页
    5.4 失速机理分析第132-138页
        5.4.1 低速团周向传播第132-135页
        5.4.2 叶顶间隙流线的分布第135-137页
        5.4.3 叶片表面压力变化第137-138页
    5.5 全周非定常计算第138-153页
        5.5.1 低速团传播速度第138-139页
        5.5.2 低速团的周向传播第139-145页
        5.5.3 低速反流区径向发展第145-151页
        5.5.4 叶顶间隙流动周向频谱特点第151-153页
    5.6 本章小结第153-156页
结论第156-1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59-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67页
致谢第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社会型自我一致性与游客行为意向关系研究--以厦门市为例
下一篇:纪检监察信息化工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