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碳和硅)及其化合物论文--碳C论文

石墨烯基材料的微、宏观结构调控及其在能源相关器件中的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6页
    1.1 石墨烯简介第14-15页
        1.1.1 石墨烯的结构特点和特殊性质第14页
        1.1.2 石墨烯的制备第14-15页
    1.2 石墨烯的调控第15-26页
        1.2.1 石墨烯的微观调控第16-19页
            1.2.1.1 杂原子的调控第16-17页
            1.2.1.2 石墨烯尺寸的调控第17-18页
            1.2.1.3 缺陷的调控第18-19页
        1.2.2 石墨烯的宏观组装第19-26页
            1.2.2.1 一微石墨烯纤维第19-21页
            1.2.2.2 二维石墨烯膜第21-22页
            1.2.2.3 三维网状多孔石墨烯第22-26页
    1.3 石墨烯的功能化研究第26-33页
        1.3.1 石墨烯功能化的方法第26-27页
        1.3.2 石墨烯功能化的应用第27-33页
            1.3.2.1 能源转换方面的应用–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第27-30页
            1.3.2.2 能源储存方面的应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第30-33页
    1.4 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第33-36页
        1.4.1 选题背景第33-34页
        1.4.2 研究内容第34-36页
    参考文献第36-46页
第二章 石墨烯微观结构调控–N,S共掺杂的“石墨烯-纳米胶囊”复合结构第46-63页
    2.1 引言第46-47页
    2.2 实验部分第47-48页
        2.2.1 N,S-共掺杂的石墨层包覆Ni颗粒(Ni@GCs)的制备第47页
        2.2.2 多壁石墨纳米胶囊(MWGCs)的纯化第47页
        2.2.3 N,S共掺杂的石墨化碳胶囊-石墨烯杂化材料(GC-Gs)的制备第47页
        2.2.4 石墨烯纳米片(GNPs)的制备第47页
        2.2.5 循环后TEM测试的GC-Gs样品的制备第47-48页
        2.2.6 测试仪器第48页
        2.2.7 锂电池性能测试第48页
    2.3 GC-G的结构表征,储锂性能研究和储锂机制探讨第48-58页
    2.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第三章 类石墨烯的微结构调控–高掺N量类石墨烯胶囊及其与碳纳米管的杂化结构第63-94页
    3.1 引言第63-64页
    3.2 实验部分第64-66页
        3.2.1 原料第64页
        3.2.2 高掺氮量类石墨烯胶囊的合成第64-65页
        3.2.3 高掺氮量类石墨烯胶囊-碳纳米管杂化结构的合成第65页
        3.2.4 测试仪器第65页
        3.2.5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65-6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6-88页
        3.3.1 高氮掺杂量的类石墨烯胶囊的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第66-76页
        3.3.2“类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多孔碳胶囊的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第76-88页
    3.4 结论第88页
    参考文献第88-94页
第四章 石墨烯宏观结构调控–维度限定法制备石墨烯微米管第94-112页
    4.1 引言第94页
    4.2 实验部分第94-100页
        4.2.1 原料第94-95页
        4.2.2 氧化石墨烯(GO)的制备第95页
        4.2.3 石墨烯微米管的制备第95-97页
        4.2.4 螺旋状,多通道的石墨烯微米管的制备第97页
        4.2.5 外壁被Pt或Pd纳米颗粒修饰的石墨烯微米管的制备第97页
        4.2.6 内壁被Pt或Pd纳米颗粒修饰的石墨烯微米管的制备第97-98页
        4.2.7 内/外壁被Pd/Pt纳米颗粒不对称修饰的石墨烯微米管的制备第98页
        4.2.8 壁内被TiO_2或Fe_3O_4纳米颗粒修饰的石墨烯微米管的制备第98-99页
        4.2.9 测试仪器第99页
        4.2.10电化学性能测试第99页
        4.2.11石墨烯微米管的马达测试第99-100页
    4.3 石墨烯微米管的靶向修饰和性能研究第100-109页
    4.4 本章小结第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2页
第五章 石墨烯宏观结构调控–氧化石墨烯自发还原、组装、及功能化第112-141页
    5.1 引言第112-114页
    5.2 实验部分第114-117页
        5.2.1 原料第114页
        5.2.2 氧化石墨烯(GO)的制备第114页
        5.2.3 GO在活性金属箔上的还原与三维组装第114页
        5.2.4 GO在惰性金属箔以及半导体Si片表面的还原与三维组装第114页
        5.2.5 GO在ITO玻璃表面的还原与三维组装第114-115页
        5.2.6 GO在石墨烯膜表面的还原与三维组装第115页
        5.2.7 M、M/M2Om、M2Om、合金等功能化的三维石墨烯的制备第115页
        5.2.8 测试仪器第115-116页
        5.2.9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116-11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17-126页
        5.3.1 活性金属表面的SARA-GO第117-122页
        5.3.2 惰性金属表面的SARA-GO第122-124页
        5.3.3 非金属表面的SARA-GO第124页
        5.3.4 SARA-GO过程用于构建无粘结剂锂离子电池第124-126页
    5.4 SARA-GO过程机理探讨第126-128页
    5.5 DSARA-GO过程机理探讨第128页
    5.6 DSARA法在三维多孔石墨烯上沉积多种金属结构的研究第128-137页
        5.6.1 DSARA法在三维多孔石墨烯上沉积金属纳米颗粒第128-129页
        5.6.2 DSARA法在三维多孔石墨烯上沉积金属–金属氧化物杂化结构或氧化物第129-131页
        5.6.3 DSARA法在三维多孔石墨烯上沉积合金结构第131-133页
        5.6.4 DSARA法制备的功能化三维石墨烯的应用第133-137页
    5.7 本章小结第137-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1页
第六章 石墨烯宏观结构调控–溶剂热三维组装及功能化第141-182页
    6.1 引言第141-142页
    6.2 实验部分第142-146页
        6.2.1 原料第142页
        6.2.2 氧化石墨烯(GO)的制备第142页
        6.2.3 三维石墨烯负载Pt/PdCu纳米立方空壳、Pt颗粒催化剂的制备第142-143页
        6.2.4 XC-72负载Pt/PdCu空壳纳米立方催化剂的制备第143页
        6.2.5 三维石墨烯负载Pd2/PtFe纳米线催化剂的制备第143页
        6.2.6 三维石墨烯负载Pd、Pt、Pd2PtFe催化剂的制备第143-144页
        6.2.7 XC-72负载PtFe合金催化剂的制备第144页
        6.2.8 三维石墨烯负载gC3N4-Pt异质结构、Pt颗粒催化剂的制备第144页
        6.2.9 Pt/3GN+gC3N4催化剂的合成第144-145页
        6.2.10三维石墨烯负载PdCu纳米胶囊,Pd、Cu纳米颗粒的制备第145页
        6.2.11测试仪器第145页
        6.2.12电化学性能测试第145-146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46-176页
        6.3.1 三维石墨烯负载低Pt载量催化剂的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第146-162页
            6.3.1.1 三维石墨烯负载Pt/PdCu纳米立方空壳催化剂第146-156页
            6.3.1.2 三维石墨烯负载低Pt载量Pd2/PtFe网状结构催化剂第156-162页
        6.3.2 三维石墨烯上负载gC3N4-Pt杂化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第162-170页
        6.3.3 三维石墨烯负载无Pt(PdCu胶囊)催化剂的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第170-176页
    6.4 本章小结第176页
    参考文献第176-182页
结论与展望第182-186页
附录第186-18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第188-193页
致谢第193-194页
作者简介第194页

论文共1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钻孔初始瓦斯流量法预测石门揭煤突出危险性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冗余多轴振动台耦合特性分析及其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