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9页 |
1.2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1.3 反向多属性拍卖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9页 |
1.3.1 一单元商品采购反向多属性拍卖研究 | 第21-25页 |
1.3.2 多单元商品采购反向多属性拍卖研究 | 第25-26页 |
1.3.3 反向多属性拍卖实验研究 | 第26-28页 |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28-29页 |
1.4 本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1.4.1 本文主要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29-30页 |
1.4.2 本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第2章 反向多属性拍卖模型理论分析 | 第32-50页 |
2.1 拍卖的功能 | 第32-34页 |
2.1.1 拍卖的基本功能 | 第32页 |
2.1.2 拍卖的扩展功能 | 第32-34页 |
2.2 基于拍卖特性的拍卖类型划分 | 第34-39页 |
2.2.1 拍卖的特性分类 | 第34页 |
2.2.2 拍卖的类型划分 | 第34-39页 |
2.3 反向多属性拍卖机制分析 | 第39-44页 |
2.3.1 反向多属性英式拍卖的特性分析 | 第39-41页 |
2.3.2 反向多属性拍卖模型设计的目标 | 第41页 |
2.3.3 反向多属性拍卖的参与人 | 第41-43页 |
2.3.4 反向多属性拍卖的拍卖主要过程阶段 | 第43-44页 |
2.4 反向多属性拍卖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 第44-47页 |
2.4.1 反向多属性拍卖的优势与适用性 | 第44-46页 |
2.4.2 反向多属性拍卖结果的影响因素 | 第46-47页 |
2.5 反向多属性拍卖与其它采购方式的关系 | 第47-49页 |
2.5.1 反向多属性拍卖与反向单属性拍卖的关系 | 第47-48页 |
2.5.2 反向多属性拍卖与传统招投标的关系 | 第48-4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3章 一单元商品采购反向多属性英式拍卖模型设计 | 第50-66页 |
3.1 现有一单元商品采购反向多属性拍卖模型存在的问题 | 第50-53页 |
3.2 一单元商品采购反向多属性英式拍卖模型设计的基本定义和前提假设 | 第53-56页 |
3.2.1 拍卖模型设计的基本定义 | 第53-54页 |
3.2.2 拍卖模型设计的拍卖参加人的假设 | 第54-55页 |
3.2.3 拍卖模型设计的拍卖规则的假设 | 第55-56页 |
3.3 一单元商品采购反向多属性英式拍卖评分函数建立的原理和属性权重确定的方法 | 第56-58页 |
3.3.1 评分函数建立的基本原理 | 第56-57页 |
3.3.2 属性权重确定的基本方法 | 第57-58页 |
3.4 一单元商品采购反向多属性英式拍卖投标人投标函数设计 | 第58-62页 |
3.4.1 拍卖模型的基本结构 | 第58-60页 |
3.4.2 投标人成本函数设计 | 第60-61页 |
3.4.3 投标人效用函数设计 | 第61-62页 |
3.5 一单元商品采购反向多属性英式拍卖拍卖人评标函数设计 | 第62-64页 |
3.5.1 拍卖人效用函数设计 | 第62页 |
3.5.2 拍卖人评分函数设计 | 第62-63页 |
3.5.3 属性最低值约束函数设计 | 第63-64页 |
3.5.4 拍卖人最高出价约束设计 | 第64页 |
3.6 改进的一单元商品采购反向多属性英式拍卖数学模型特点 | 第64-6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4章 一单元商品采购反向多属性英式拍卖最优投标策略证明 | 第66-87页 |
4.1 一单元商品采购反向多属性英式拍卖质量属性的最优投标策略证明 | 第67-73页 |
4.1.1 质量属性的最优投标值证明 | 第67-70页 |
4.1.2 质量属性最优投标值的特性和经济涵义 | 第70-73页 |
4.2 一单元商品采购反向多属性英式拍卖机制价格属性的最优投标策略证明 | 第73-76页 |
4.2.1 价格属性的最优投标值证明 | 第73-74页 |
4.2.2 价格属性最优投标值特性和经济涵义 | 第74-76页 |
4.3 一单元商品采购反向多属性英式拍卖投标人潜在最优投标最高得分证明 | 第76-78页 |
4.3.1 投标人潜在的最优投标的最高得分证明 | 第76-77页 |
4.3.2 投标人潜在的最优投标最高得分特性和经济涵义 | 第77-78页 |
4.4 一单元商品采购反向多属性英式拍卖机制的特点及数值示例验证 | 第78-86页 |
4.4.1 改进的拍卖机制投标策略特点 | 第78-79页 |
4.4.2 拍卖博弈规则 | 第79-80页 |
4.4.3 质量属性最低值约束有效性数值示例验证 | 第80-8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5章 多单元商品采购反向多属性英式拍卖模型与投标策略证明 | 第87-106页 |
5.1 多单元与一单元商品采购反向多属性拍卖模型之间的联系和存在的问题 | 第87-88页 |
5.1.1 多单元与一单元商品采购反向多属性拍卖模型之间的联系 | 第87页 |
5.1.2 现有多单元商品采购反向多属性拍卖模型存在的问题 | 第87-88页 |
5.2 多单元商品采购反向多属性英式拍卖模型基本定义和假设 | 第88-91页 |
5.2.1 拍卖模型的基本定义 | 第88-90页 |
5.2.2 模型设计的前提假设 | 第90-91页 |
5.3 多单元商品采购反向多属性英式拍卖模型设计 | 第91-94页 |
5.3.1 拍卖赢者确定数学基础模型 | 第91-93页 |
5.3.2 拍卖赢者确定数学扩展模型 | 第93-94页 |
5.4 多单元商品采购反向多属性英式拍卖投标策略设计 | 第94-97页 |
5.4.1 拍卖博弈规则 | 第94-95页 |
5.4.2 投标策略设计 | 第95-97页 |
5.5 多单元商品采购反向多属性英式拍卖机制的特点及拍卖过程示例 | 第97-100页 |
5.5.1 拍卖机制的特点 | 第97页 |
5.5.2 拍卖过程数值示例 | 第97-100页 |
5.6 改进的多单元拍卖机制市场分配效率最优性模拟实验验证 | 第100-105页 |
5.6.1 最优市场分配效率模型设计 | 第100-101页 |
5.6.2 市场分配效率最优性对比模拟实验验证 | 第101-105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结论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5-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个人简历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