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发动机(推进系统)论文--发动机原理论文

超声速气流中煤油喷雾混合特性的数值及实验研究

摘要第11-12页
ABSTRACT第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液体横向射流破碎及蒸发的研究综述第14-18页
        1.2.1 实验研究第14-16页
        1.2.2 数值研究第16-18页
    1.3 液体射流与凹腔组合的流动混合研究现状第18-19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超声速两相流动的大涡模拟方法第21-32页
    2.1 气相流场的大涡模拟方法第21-22页
    2.2 液相流场的数学模型第22-25页
        2.2.1 液滴运动模型第22-23页
        2.2.2 液滴蒸发模型第23-24页
        2.2.3 液相对气相的源项第24-25页
    2.3 数值方法第25-30页
        2.3.1 气相控制方程的数值求解方法第25-26页
        2.3.2 边界条件第26-27页
        2.3.3 离散相与连续相的数据交互第27-29页
        2.3.4 两相流多区并行处理第29-30页
        2.3.5 两相流计算流程第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无蒸发液体横向射流特性及数值方法验证第32-45页
    3.1 实验及计算条件介绍第32-33页
    3.2 无破碎过程的横向射流演化特性分析第33-38页
        3.2.1 结果验证第33-34页
        3.2.2 气相流场分析第34-35页
        3.2.3 液雾流场分析第35-37页
        3.2.4 气液相互作用过程分析第37-38页
    3.3 含破碎过程的横向射流演化特性分析第38-43页
        3.3.1 TAB破碎模型第38-40页
        3.3.2 穿透深度的验证第40-41页
        3.3.3 破碎拉丝过程分析第41-42页
        3.3.4 液滴变形过程分析第42-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煤油射流远场混合特性研究第45-63页
    4.1 实验及仿真方案第45-47页
    4.2 考虑蒸发过程的煤油射流流场基本特性第47-53页
        4.2.1 气相流场特性第47-49页
        4.2.2 煤油液雾分布特性第49-51页
        4.2.3 煤油气相分布特性第51-53页
    4.3 喷注压降的影响第53-57页
        4.3.1 喷注压降对煤油液雾分布的影响第53-56页
        4.3.2 喷注压降对煤油气相分布的影响第56-57页
    4.4 喷孔直径的影响第57-61页
        4.4.1 喷孔直径对煤油液雾分布的影响第57-60页
        4.4.2 喷孔直径对煤油气相分布的影响第60-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五章 稳焰凹腔附近的煤油射流混合特性研究第63-80页
    5.1 实验及仿真方案第63-64页
    5.2 凹腔与煤油射流相互作用的基本流场特性第64-69页
        5.2.1 气相流场特性第65-67页
        5.2.2 稳焰凹腔附近的煤油液雾分布特性第67-68页
        5.2.3 稳焰凹腔附近的煤油气相分布特性第68-69页
    5.3 喷注压降的影响第69-73页
        5.3.1 喷注压降对凹腔附近煤油液雾分布的影响第69-71页
        5.3.2 喷注压降对凹腔附近煤油气相分布的影响第71-73页
    5.4 喷孔直径的影响第73-76页
        5.4.1 喷孔直径对凹腔附近煤油液雾分布的影响第73-75页
        5.4.2 喷孔直径对凹腔附近煤油气相分布的影响第75-76页
    5.5 喷注距离的影响第76-79页
        5.5.1 喷注距离对凹腔附近煤油液雾分布的影响第76-78页
        5.5.2 喷注距离对凹腔附近煤油气相分布的影响第78-79页
    5.6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结束语第80-82页
致谢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90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渡流区N-S/DSMC双向耦合算法研究
下一篇:超声速扩张流道内分离区不稳定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