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13-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说明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 | 第21-34页 |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 第21-23页 |
2.1.1 无线传感器网络构成 | 第21-22页 |
2.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性 | 第22-23页 |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 | 第23-31页 |
2.2.1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基本概念及相关术语 | 第23-25页 |
2.2.2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分类 | 第25页 |
2.2.3 基于测距的定位算法 | 第25-28页 |
2.2.4 阵列天线测角、测向 | 第28-29页 |
2.2.5 计算节点位置的基本方法 | 第29-31页 |
2.3 定位算法性能评价标准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时钟同步补偿算法及非视距鉴别算法 | 第34-59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锚节点自定位 | 第35-38页 |
3.2.1 锚节点自定位概述 | 第35页 |
3.2.2 锚节点自定位算法 | 第35-37页 |
3.2.3 锚节点自定位算法定位误差分析 | 第37-38页 |
3.3 时钟同步补偿算法 | 第38-46页 |
3.3.1 时钟同步概述 | 第38-41页 |
3.3.2 TDOA定位模型建立 | 第41-42页 |
3.3.3 时钟频偏及钟差估计 | 第42-45页 |
3.3.4 补偿TDOA | 第45-46页 |
3.3.5 时钟同步补偿算法性能分析 | 第46页 |
3.4 非视距鉴别补偿算法 | 第46-50页 |
3.4.1 非视距对定位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3.4.2 目前国内外解决非视距的方法及分析 | 第47-49页 |
3.4.3 非视距鉴别算法 | 第49-50页 |
3.5 仿真性能分析 | 第50-58页 |
3.5.1 锚节点自定位算法性能分析 | 第51-54页 |
3.5.2 锚节点自定位算法性能进阶分析 | 第54-56页 |
3.5.3 时钟同步补偿算法性能分析 | 第56-5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标签的混合定位算法 | 第59-80页 |
4.1 混合定位算法 | 第59-60页 |
4.2 标签混合定位计算 | 第60-64页 |
4.2.1 混合定位算法 | 第60-62页 |
4.2.2 混合定位算法定位误差分析 | 第62-64页 |
4.3 仿真性能分析 | 第64-79页 |
4.3.1 混合定位算法性能的仿真与分析 | 第64-74页 |
4.3.2 非视距鉴别算法的仿真与分析 | 第74-7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3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80-81页 |
5.2 论文展望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