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9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银包覆非金属核壳复合粒子的制备 | 第11-17页 |
1.2.1 银包覆非金属核壳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 | 第12-15页 |
1.2.2 薄而致密银壳层包覆非金属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银包石墨复合粒子的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3.1 银包石墨复合粒子概述 | 第17-18页 |
1.3.2 银包石墨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 | 第18-20页 |
1.3.3 银包石墨复合粒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 第20-21页 |
1.4 铅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 第21-27页 |
1.4.0 铅的危害 | 第21-22页 |
1.4.1 铅去除剂的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1.4.2 铅吸附剂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 第26-27页 |
1.5 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1.5.1 选题目的 | 第27页 |
1.5.2 选题内容 | 第27-29页 |
第2章 石墨粒子表面巯基化修饰及其控制原理 | 第29-42页 |
2.1 前言 | 第29-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3页 |
2.2.1 实验试剂及原料 | 第30页 |
2.2.2 实验用具和设备 | 第30页 |
2.2.3 银包天然石墨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 | 第30-31页 |
2.2.3.1 天然石墨的清洗 | 第31页 |
2.2.3.2 天然石墨表面羟基的测定 | 第31页 |
2.2.3.3 天然石墨的巯基化改性 | 第31页 |
2.2.4 分析仪器与表征方法 | 第31-33页 |
2.3 结果和讨论 | 第33-40页 |
2.3.1 石墨粒子粒径表征 | 第33页 |
2.3.2 石墨表面羟基密度的测定 | 第33-35页 |
2.3.3 石墨表面巯基密度的测定与表征 | 第35-37页 |
2.3.4 石墨表面巯基结构及影响巯基密度的因素 | 第37-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致密薄壳层银包石墨复合粒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42-57页 |
3.1 前言 | 第42-4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3-46页 |
3.2.1 实验试剂及原料 | 第43页 |
3.2.2 实验用具和设备 | 第43-44页 |
3.2.3 银包天然石墨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 | 第44页 |
3.2.3.1 银包天然石墨复合粒子的制备 | 第44页 |
3.2.3.2 银包天然石墨/环氧树脂导电胶的制备 | 第44页 |
3.2.4 分析仪器与表征方法 | 第44-46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46-55页 |
3.3.1 致密薄壳层NG@Ag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 第46-48页 |
3.3.2 巯基密度对壳层厚度的影响 | 第48-51页 |
3.3.3 石墨表面薄而致密银壳层的形成机理 | 第51-53页 |
3.3.4 NG@Ag复合粒子的导电性能 | 第53-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巯基化石墨对Pb(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57-73页 |
4.1 前言 | 第57-5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8-62页 |
4.2.1 实验试剂及原料 | 第58页 |
4.2.2 实验用具和设备 | 第58-59页 |
4.2.3 巯基化石墨的制备方法及铅离子的吸附 | 第59-60页 |
4.2.3.1 天然石墨的清洗 | 第59页 |
4.2.3.2 天然石墨的巯基化改性 | 第59页 |
4.2.3.3 铅离子的等温吸附实验 | 第59页 |
4.2.3.4 铅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59-60页 |
4.2.3.5 巯基化石墨粒子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吸附量实验 | 第60页 |
4.2.3.6 巯基化石墨粒子循环性测试 | 第60页 |
4.2.4 分析仪器与表征方法 | 第60-6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2-72页 |
4.3.1 巯基化石墨的合成与表征 | 第62-65页 |
4.3.2 等温吸附研究 | 第65-68页 |
4.3.3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68-70页 |
4.3.4 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70-71页 |
4.3.5 循环性能研究 | 第71-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4页 |
附录:硕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研究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