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农药防治(化学防治)论文--各种农药论文--除草剂(杀草剂)论文

新型除草化合物二氯喹啉草酮的作用机理初探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主要缩略语第10-11页
前言第11-14页
    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第11页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2-13页
    参考文献第13-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6页
    第一节 稻田杂草发生及化学防除第14-17页
        1 杂草对作物的危害第14页
        2 稻田杂草种类及发生特点第14-15页
        3 稻田除草剂品种及其应用第15-17页
    第二节 稻田恶性稗属杂草及常用除稗剂品种第17-19页
        1 稻田稗属杂草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第17-18页
        2 稻田常用茎叶处理除稗剂品种及应用第18-19页
    第三节 激素型除草剂二氯喹啉酸及其作用机理第19-21页
        1 二氯喹啉酸及其应用第19-20页
        2 二氯喹啉酸的作用机理第20-21页
    参考文献第21-26页
第二章 二氯喹啉草酮对稗属杂草生物活性及水稻安全性第26-3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6-28页
        1.1 供试材料第26-28页
        1.2 试验方法第2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8-33页
        2.1 二氯喹啉草酮对水稻安全性第28-31页
        2.2 二氯喹啉草酮对稗属杂草的生物防效第31-32页
        2.3 二氯喹啉草酮在水稻和杂草间的选择性指数第32-33页
    3 讨论第33页
    参考文献第33-34页
第三章 二氯喹啉草酮对水稻和稗草作用靶标机理研究第34-5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5-38页
        1.1 供试材料第35-36页
        1.2 试验方法第36-37页
        1.3 ACC合酶活性抑制剂及其酶学底物的抑制或诱导效应验证第37-3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8-53页
        2.1 二氯喹啉草酮处理后水稻和硬稃稗乙烯物合成量变化差异第39-41页
        2.2 二氯喹啉草酮处理后水稻和稗草ACC合成量变化差异第41-44页
        2.3 二氯喹啉草酮处理后水稻和稗草ACC合酶活性变化差异第44-45页
        2.4 二氯喹啉草酮处理后水稻和稗草ACC氧化酶活性变化差异第45-47页
        2.5 外源添加ACC合酶活性抑制剂及其酶学底物的抑制或诱导效应第47-53页
    3 讨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第四章 二氯喹啉草酮对水稻和稗草抗氧化防御系统生理相关指标研究第56-7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6-58页
        1.1 供试材料第56-57页
        1.2 测定方法第57-5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8-67页
        2.1 二氯喹啉草酮处理后水稻和稗草MDA含量变化差异第58-60页
        2.2 二氯喹啉草酮处理后水稻和稗草叶绿素含量变化差异第60-61页
        2.3 二氯喹啉草酮处理后水稻和稗草SOD活性变化差异第61-63页
        2.4 二氯喹啉草酮处理后水稻和稗草CAT活性变化差异第63-64页
        2.5 二氯喹啉草酮处理后水稻和稗草POD活性变化差异第64-66页
        2.6 二氯喹啉草酮处理后水稻和稗草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差异第66-67页
    3 讨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全文讨论第70-74页
全文结论第74-76页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76-78页
致谢第78-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幼虫取食和成虫产卵对棉铃虫和烟青虫寄主选择行为的交互影响
下一篇:拮抗放线菌FX-H-51的筛选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