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灵芝资源与分布 | 第11-12页 |
1.2 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 | 第12-14页 |
1.2.1 多糖 | 第12-13页 |
1.2.2 三萜类化合物 | 第13页 |
1.2.3 蛋白质以及麦角甾醇 | 第13-14页 |
1.2.4 其他成分 | 第14页 |
1.3 灵芝孢子油介绍 | 第14-17页 |
1.3.1 灵芝孢子油的提取 | 第14-15页 |
1.3.2 灵芝孢子油 | 第15页 |
1.3.3 灵芝孢子油的药理作用 | 第15-17页 |
1.4 灵芝孢子油氧化酸败的机理、影响因素和主要检测方法 | 第17-19页 |
1.4.1 灵芝孢子油氧化酸败的机理 | 第17-18页 |
1.4.2 影响孢子油氧化速率的因素 | 第18页 |
1.4.3 不饱和脂肪酸氧化酸败主要检测方法 | 第18-19页 |
1.5 拉曼光谱 | 第19-24页 |
1.5.1 拉曼光谱介绍 | 第19页 |
1.5.2 拉曼光谱原理 | 第19-20页 |
1.5.3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 第20-23页 |
1.5.4 SERS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 | 第23-24页 |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4-27页 |
1.6.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4-25页 |
1.6.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1.6.3 课题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灵芝孢子油氧化酸败的动态监测 | 第27-39页 |
2.1 材料 | 第27页 |
2.1.1 仪器与试剂 | 第27页 |
2.1.2 供试样品 | 第27页 |
2.2 方法 | 第27-30页 |
2.2.1 灵芝孢子油拉曼光谱检测 | 第27-28页 |
2.2.2 氧气泵速率的调节 | 第28-29页 |
2.2.3 灵芝孢子油氧化酸败的动态监测 | 第29-30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2.3.1 灵芝孢子油的拉曼光谱分析 | 第30-31页 |
2.3.2 灵芝孢子油氧化酸败的动态监测 | 第31-36页 |
2.4 小结 | 第36-39页 |
第三章 拉曼光谱快速检测灵芝孢子油氧化酸败过程中的酸值变化 | 第39-55页 |
3.1 材料 | 第39-40页 |
3.1.1 仪器与试剂 | 第39页 |
3.1.2 供试样品 | 第39-40页 |
3.2 方法 | 第40-42页 |
3.2.1 抗氧化剂与灵芝孢子油的混匀 | 第40页 |
3.2.2 灵芝孢子油的取样方法 | 第40-41页 |
3.2.3 灵芝孢子油拉曼光谱特征峰的测定 | 第41-42页 |
3.2.4 灵芝孢子油酸值的测定 | 第42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2-52页 |
3.3.1 灵芝孢子油酸值变化 | 第42-43页 |
3.3.2 灵芝孢子油拉曼光谱特征峰的变化 | 第43-47页 |
3.3.3 比较三种抗氧化剂对灵芝孢子油氧化的影响 | 第47-50页 |
3.3.4 灵芝孢子油氧化酸败过程中的酸值与拉曼特征峰的关系 | 第50-52页 |
3.4 小结 | 第52-55页 |
第四章 拉曼光谱快速检测灵芝孢子油氧化酸败过程中过氧化值的变化 | 第55-65页 |
4.1 材料 | 第55-56页 |
4.1.1 仪器与试剂 | 第55-56页 |
4.1.2 供试样品 | 第56页 |
4.2 方法 | 第56-58页 |
4.2.1 抗氧化剂与灵芝孢子油的混匀 | 第56页 |
4.2.2 0.01 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的配制 | 第56-57页 |
4.2.3 淀粉指示剂的配制 | 第57页 |
4.2.4 灵芝孢子油过氧化值的检测 | 第57页 |
4.2.5 灵芝孢子油拉曼光谱特征峰的测定 | 第57-58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8-62页 |
4.3.1 灵芝孢子油过氧化值的变化 | 第58-59页 |
4.3.2 孢子油过氧化值与拉曼光谱特征峰强度之间的关系 | 第59-61页 |
4.3.3 灵芝孢子油抗氧化剂的筛选 | 第61-62页 |
4.4 小结 | 第62-65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5-66页 |
5.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