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我国乡镇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7页
 (一) 选题的提出第10-11页
 (二) 选题的意义第11-12页
  1. 理论意义第11页
  2. 实践意义第11-12页
 (三) 研究背景第12-15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四)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5-17页
  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2. 创新点及不足第16-17页
一、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17-25页
 (一) 人力资源概念及其理论第17-19页
  1. 人力资源概念第17-18页
  2. 人力资源的内涵第18-19页
  3. 人力资源的特征第19页
 (二) 人力资源管理第19-21页
  1. 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第19-20页
  2. 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第20-21页
 (三)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第21-22页
 (四)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特点第22-25页
  1.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特点第22页
  2. 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第22-25页
二、乡镇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及其特点第25-36页
 (一) 乡镇政府的界定第25-28页
  1. 政府的涵义第25页
  2. 乡镇政府的涵义第25-27页
  3. 我国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第27-28页
 (二) 乡镇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第28-32页
  1. 政府人力资源的涵义第28-29页
  2. 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第29-32页
  3. 乡镇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涵义第32页
 (三) 乡镇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结构系统第32-33页
 (四) 乡镇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及趋势第33-36页
  1. 乡镇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第33-34页
  2. 乡镇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第34页
  3. 乡镇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第34-36页
三、我国乡镇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6-48页
 (一) 乡镇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6-43页
  1. 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尚未建立第36页
  2. 乡镇政府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第36-37页
  3. 乡镇政府人力资源缺乏科学配置第37-38页
  4. 乡镇政府人力资源缺乏合理的稳定性和流动性第38页
  5. 乡镇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不完善第38-40页
  6. 乡镇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相对缺乏第40-41页
  7. 考核指标不够合理第41页
  8. 机构臃肿人员严重超编第41页
  9. 乡镇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缺乏财力保障第41-42页
  10. 监督的缺位与失语第42-43页
 (二) 乡镇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3-48页
  1.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认识和理解不够第43页
  2. 现有管理体制造成乡镇政府人力资管理中的体制性障碍第43页
  3. 乡镇政府对人力资源管理权力的缺失性第43-44页
  4. 乡镇政府人力资源来源的复杂第44-45页
  5. 乡镇政府财政权力的缩减第45页
  6. 乡镇政府人力资源管理考核与激励机制建设落后第45-47页
  7. 乡镇行政环境及行政文化建设滞后第47-48页
四、加强我国乡镇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第48-57页
 (一) 提高对加强乡镇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第48-49页
  1. 树立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第48页
  2. 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第48-49页
  3. 充分认识乡镇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第49页
 (二) 优化乡镇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结构第49-51页
  1. 把好人力资源入口关第49-50页
  2. 实现人力资源专业结构合理化第50页
  3. 实现人力资源知识结构合理化第50页
  4. 实现人力资源年龄结构合理化第50页
  5. 实现政府职权纵向配置合理化第50-51页
  6. 实现政府内外职权配置合理化第51页
  7. 加强乡镇政府领导班子建设第51页
 (三) 完善乡镇政府人力资源考核体系第51-53页
  1. 规范乡镇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考核工作第52页
  2. 增强考核的针对性第52页
  3. 明确考核内容第52页
  4. 建立考核监控机制第52-53页
  5. 加大对考核结果的兑现力度第53页
 (四) 健全乡镇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制度第53-55页
  1. 丰富激励措施第53页
  2. 协调激励方式第53-54页
  3. 完善监督机制第54页
  4. 学会使用参与激励第54页
  5. 重视目标激励第54-55页
 (五) 构建乡镇政府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体系第55-57页
  1. 建立终身教育的培训体系第55页
  2. 根据需求制定培训目标第55页
  3. 创新培训方式第55-56页
  4. 适时适事调整培训内容第56页
  5. 建立和完善培训机制第56-57页
结束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公务员工作压力及管理研究
下一篇: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