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7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9页 |
1.1.1 富含CO_2地质构造中固井存在的问题 | 第7-8页 |
1.1.2 CO_2混相驱油技术的应用 | 第8-9页 |
1.2 国内外抗二氧化碳腐蚀水泥浆技术研究状况 | 第9-11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1.3 CO_2对水泥石的腐蚀机理研究 | 第11-13页 |
1.3.1 水泥水化产物及其性质 | 第11页 |
1.3.2 CO_2对水泥石的腐蚀机理 | 第11-12页 |
1.3.3 CO_2腐蚀水泥石的动力学分析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 预期目标 | 第15-17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17-22页 |
2.1 实验药品 | 第17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17-18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8-22页 |
2.3.1 防腐蚀剂(FH)基本性能评价方法 | 第18-19页 |
2.3.2 防腐蚀剂(FH)在水泥浆中的抗CO_2腐蚀性能评价方法 | 第19-22页 |
第3章 抗CO_2防腐蚀剂的合成及其基本性能 | 第22-31页 |
3.1 防腐蚀剂(FH)的合成理论 | 第22页 |
3.2 防腐蚀剂(FH)的合成单体选择依据 | 第22-23页 |
3.3 防腐蚀剂(FH)的合成条件优化 | 第23-28页 |
3.3.1 反应单体摩尔比的优化 | 第24页 |
3.3.2 单体H分批次加入的影响 | 第24-25页 |
3.3.3 PH值的优化 | 第25-27页 |
3.3.4 反应温度的优化 | 第27页 |
3.3.5 反应时间的优化 | 第27页 |
3.3.6 单体P对聚合物的改性及性能影响 | 第27-28页 |
3.4 防腐蚀剂(FH)的基本性能 | 第28-2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4章 防腐蚀剂(FH)在水泥浆中的抗CO_2腐蚀性能研究 | 第31-45页 |
4.1 CO_2腐蚀实验 | 第31页 |
4.2 水泥浆配方设计 | 第31-35页 |
4.2.1 外掺料的抗腐蚀性研究 | 第32-33页 |
4.2.2 水泥浆中外加剂优选 | 第33页 |
4.2.3 防腐蚀剂(FH)在水泥浆中的性能优化 | 第33-35页 |
4.3 水泥浆体系的基本性能性能研究 | 第35-38页 |
4.3.1 密度 | 第35页 |
4.3.2 流变性 | 第35-36页 |
4.3.3 失水量 | 第36页 |
4.3.4 稠化性能 | 第36-38页 |
4.4 水泥浆体系的抗CO_2腐蚀性能评价 | 第38-43页 |
4.4.1 水泥石在CO_2分压为1MPa腐蚀条件下腐蚀性能评价 | 第38-39页 |
4.4.2 水泥石在CO_2分压为3MPa腐蚀条件下腐蚀性能评价 | 第39-40页 |
4.4.3 水泥石抗压强度及渗透率随腐蚀龄期的变化趋势研究 | 第40-4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5章 抗CO_2腐蚀水泥石微观结构及防腐蚀剂(FH)作用机理分析 | 第45-55页 |
5.1 水泥石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5-48页 |
5.2 水泥石扫描电镜分析 | 第48-51页 |
5.3 水泥石能谱分析 | 第51-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5-56页 |
6.1 结论 | 第55页 |
6.2 建议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0页 |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2篇 | 第60页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导师科研项目3项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