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污染物的来源、存在形态及危害 | 第10-13页 |
1.1.1 锑的来源 | 第10页 |
1.1.2 锑的存在形态 | 第10页 |
1.1.3 锑的危害 | 第10-11页 |
1.1.4 铬的来源、存在形式和危害 | 第11页 |
1.1.5 铜的来源、存在形式和危害 | 第11页 |
1.1.6 重金属常见的处理方法 | 第11-13页 |
1.2 金属凝胶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凝胶的概述 | 第13-14页 |
1.2.2 金属凝胶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金属凝胶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金属凝胶(Cu-MG)的合成 | 第18-24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8-20页 |
2.2.1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18页 |
2.2.2 实验试剂 | 第18-19页 |
2.2.3 含铜金属凝胶(Cu-MG)的合成 | 第19-20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0-23页 |
2.3.1 Cu-MG的表征 | 第20-23页 |
2.4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金属凝胶Cu-MG用于Sb(III)和Sb(V)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的研究 | 第24-49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4-30页 |
3.2.1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4-25页 |
3.2.2 Sb(III)和Sb(V)的吸附实验 | 第25-26页 |
3.2.3 Sb(III)的原位氧化 | 第26-27页 |
3.2.4 选择性实验 | 第27-28页 |
3.2.5 Cu-MG吸附位点的重复利用实验 | 第28页 |
3.2.6 模拟Cu-MG在实际废水中的应用 | 第28页 |
3.2.7 t值检验实验 | 第28页 |
3.2.8 表面扩散模型的实验 | 第28-29页 |
3.2.9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9-30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0-47页 |
3.3.1 Cu-MG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30-47页 |
3.4 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废水中原位合成金属凝胶去除Cu(II)和Cr(III)性能的研究 | 第49-68页 |
4.1 引言 | 第49-5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0-55页 |
4.2.1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50页 |
4.2.2 实验试剂 | 第50-51页 |
4.2.3 废水水质测试及分析 | 第51-52页 |
4.2.4 废水中合成金属凝胶方法的探究 | 第52-53页 |
4.2.5 原位凝胶法合成条件的优化 | 第53-54页 |
4.2.6 可生化试验 | 第54-55页 |
4.2.7 普适性实验 | 第5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6页 |
4.3.1 废水中凝胶的合成方法 | 第55-59页 |
4.3.2 原位三乙胺凝胶法合成条件的优化 | 第59-63页 |
4.3.3 合成机理的研究 | 第63-64页 |
4.3.4 可生化实验 | 第64-65页 |
4.3.5 普适性实验 | 第65-66页 |
4.4 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5.1 结论 | 第68-69页 |
5.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0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