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2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7-2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7-1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9-20页 |
1.2 风力发电塔架的种类 | 第20-23页 |
1.2.1 桁架式塔架 | 第20-21页 |
1.2.2 钢锥筒型塔架 | 第21页 |
1.2.3 混凝土塔筒 | 第21-22页 |
1.2.4 预应力混凝土塔筒 | 第22页 |
1.2.5 混凝土 -钢组合塔架 | 第22-23页 |
1.3 组合塔架传统连接段特点 | 第23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第25-27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25-27页 |
第2章 组合塔筒开孔穿筋板连接段的研究和设计 | 第27-33页 |
2.1 PBL剪力键介绍 | 第27页 |
2.2 PBL剪力键的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27-29页 |
2.2.1 PBL剪力键的作用机理 | 第27-28页 |
2.2.2 影响PBL剪力键极限承载力的因素 | 第28页 |
2.2.3 PBL剪力键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28-29页 |
2.3 连接段的传统形式 | 第29-30页 |
2.4 开孔穿筋连接段设计思路 | 第30页 |
2.5 开孔穿筋板连接段设计实例 | 第30-32页 |
2.5.1 设计资料 | 第30-31页 |
2.5.2 连接段初步设计和验算 | 第31-32页 |
2.6 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组合塔筒开孔穿筋板连接段有限元分析 | 第33-53页 |
3.1 概述 | 第33页 |
3.2 ABAQUS有限元数值分析简介 | 第33-39页 |
3.2.1 ABAQUS有限元分析基本流程 | 第33-34页 |
3.2.2 ABAQUS有限元分析中的线性分析与非线性分析 | 第34-35页 |
3.2.3 数值模拟中材料非线性的考虑 | 第35-36页 |
3.2.4 数值模拟中混凝土本构关系的选取 | 第36-37页 |
3.2.5 混凝土拉压弹塑性本构数据 | 第37-39页 |
3.3 连接段结构方案及受力特点 | 第39页 |
3.4 连接段建模 | 第39-41页 |
3.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9-40页 |
3.4.2 单元选取和网格划分 | 第40页 |
3.4.3 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 | 第40页 |
3.4.4 材料选取和混凝土塑性本构模型 | 第40-41页 |
3.4.5 接触面的设置与外荷载的施加 | 第41页 |
3.5 弹性及塑性分析结果 | 第41-51页 |
3.5.1 弹性分析 | 第41-43页 |
3.5.2 弹塑性分析 | 第43-51页 |
3.6 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组合塔筒开孔穿筋板连接段试验研究 | 第53-92页 |
4.1 工程背景 | 第53-55页 |
4.1.1 组合塔筒概述 | 第53-54页 |
4.1.2 塔架外荷载 | 第54-55页 |
4.2 试验模型设计原则及目的 | 第55页 |
4.3 试验方案设计 | 第55-65页 |
4.3.1 几何相似 | 第55-60页 |
4.3.2 荷载相似 | 第60-61页 |
4.3.3 模型承载力验算 | 第61-62页 |
4.3.4 试验装置 | 第62页 |
4.3.5 数据采集 | 第62-65页 |
4.4 试验构件的制作和安装 | 第65-70页 |
4.4.1 主要材料的性能要求 | 第65-66页 |
4.4.2 混凝土构件和钢构件的制作 | 第66-68页 |
4.4.3 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及灌浆 | 第68-69页 |
4.4.4 试验构件的安装 | 第69-70页 |
4.5 加载制度 | 第70-71页 |
4.6 材性试验 | 第71-73页 |
4.6.1 钢筋材性试验 | 第71页 |
4.6.2 混凝土材性试验 | 第71-73页 |
4.7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3-90页 |
4.7.1 荷载位移曲线 | 第73-75页 |
4.7.2 百分表测点位移数据分析 | 第75-77页 |
4.7.3 混凝土应变数据分析 | 第77-84页 |
4.7.4 预应力钢绞线预拉力值变化分析 | 第84页 |
4.7.5 普通受力钢筋应变数据分析 | 第84-87页 |
4.7.6 穿孔钢筋应变数据分析 | 第87-90页 |
4.7.7 上部钢制构件应变数据分析 | 第90页 |
4.8 小结 | 第90-92页 |
第5章 连接段试验有限元模拟 | 第92-104页 |
5.1 连接段试验有限元模拟概述 | 第92页 |
5.2 试验构件建模 | 第92-93页 |
5.2.1 模型建立和网格划分 | 第92-93页 |
5.2.2 材料性能和混凝土塑性本构模型 | 第93页 |
5.2.3 建立接触及边界条件和施加外荷载 | 第93页 |
5.3 弹性及弹塑性分析结果 | 第93-97页 |
5.3.1 弹性分析 | 第93-95页 |
5.3.2 弹塑性分析 | 第95-97页 |
5.4 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97-103页 |
5.4.1 荷载位移曲线对比分析 | 第97-99页 |
5.4.2 竖向位移对比分析 | 第99-100页 |
5.4.3 穿孔钢筋的受力变形对比分析 | 第100-103页 |
5.5 小结 | 第103-10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