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近场地震简介 | 第12-17页 |
1.2.1 近场地震的定义 | 第13页 |
1.2.2 近场地震的特点 | 第13-15页 |
1.2.3 近场地震对结构影响的研究 | 第15-17页 |
1.3 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1.4 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19-21页 |
1.4.1 地震易损性研究的发展 | 第19页 |
1.4.2 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 第19-21页 |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21-23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PERMORM-3D结构分析软件与模型验证 | 第23-37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PERMORM-3D分析模型 | 第23-29页 |
2.2.1 梁单元 | 第24-26页 |
2.2.2 柱单元 | 第26-27页 |
2.2.3 墙单元 | 第27-29页 |
2.3 模型验证 | 第29-36页 |
2.3.1 美日联合七层框架足尺模型抗震实验 | 第29-33页 |
2.3.2 Crocker Citizens银行五层办公楼 | 第33-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算例设计及地震波的选取 | 第37-47页 |
3.1 框架-剪力墙结构算例 | 第37-39页 |
3.2 地震波的选用 | 第39-46页 |
3.2.1 地震波的初选 | 第39-45页 |
3.2.2 地震波的处理 | 第45-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地震响应及易损性分析 | 第47-66页 |
4.1 概述 | 第47页 |
4.2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47-55页 |
4.2.1 结构响应分析 | 第47-51页 |
4.2.2 结构最大层间位移需求发生位置分析 | 第51-55页 |
4.3 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55-59页 |
4.3.1 地震易损性分析原理 | 第55-56页 |
4.3.2 地震易损性分析中的计算 | 第56-57页 |
4.3.3 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57页 |
4.3.4 性能水平的定义 | 第57-59页 |
4.4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 | 第59-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