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腐蚀的控制与防护论文--金属表面防护技术论文

Mg-Mn-MM镁合金陶瓷膜制备及耐蚀性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23页
    1.1 镁及其合金的特点与应用第13-15页
        1.1.1 镁及其合金第13页
        1.1.2 稀土镁合金第13-14页
        1.1.3 镁及其合金的应用第14-15页
    1.2 镁合金的表面处理技术第15-17页
        1.2.1 化学氧化第15页
        1.2.2 金属涂镀第15-16页
        1.2.3 有机涂层第16页
        1.2.4 阳极氧化第16页
        1.2.5 微弧氧化第16页
        1.2.6 其它技术第16-17页
    1.3 微弧氧化技术及研究现状第17页
    1.4 镁合金的微弧氧化处理第17-21页
        1.4.1 镁合金微弧氧化电解液体系第17-18页
        1.4.2 镁合金微弧氧化电参数第18-19页
        1.4.3 镁合金微弧氧化添加剂第19-21页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创新性第21页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第23-29页
    2.1 实验材料与装置第23-24页
        2.1.1 实验材料与化学试剂第23页
        2.1.2 微弧氧化设备第23-24页
    2.2 微弧氧化复合陶瓷膜制备第24-25页
        2.2.1 试样表面预处理第24页
        2.2.2 电解液配制第24页
        2.2.3 微弧氧化工艺流程第24-25页
    2.3 微弧氧化工艺研究第25-26页
        2.3.1 基础电解液体系的选择第25页
        2.3.2 复合电解液体系的优化第25页
        2.3.3 最佳电参数的优化第25-26页
    2.4 陶瓷膜层评定检测方法第26-29页
        2.4.1 陶瓷膜层厚度测定第26-27页
        2.4.2 陶瓷膜层微观形貌组织检测分析第27页
        2.4.3 陶瓷膜层耐蚀性能检测第27-29页
第3章 微弧氧化工艺研究第29-45页
    3.1 基体的选择第29-31页
        3.1.1 金相分析第29-30页
        3.1.2 耐蚀性能的比较第30-31页
    3.2 基础电解液的确定第31-36页
        3.2.1 不同电解液体系浓度的选择第31-33页
        3.2.2 不同电解液体系陶瓷膜层的微观组织比较第33-35页
        3.2.3 不同电解液体系陶瓷膜层的耐蚀性能比较第35-36页
    3.3 复合电解液的优化第36-40页
        3.3.1 复合电解液体系添加剂的选择第36-37页
        3.3.2 复合电解液体系浓度的优化第37-40页
    3.4 工艺参数的优化第40-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4章 TiO_2/MgO复合陶瓷膜层的制备第45-61页
    4.1 电解液中添加K_2TiF_6对陶瓷膜层的影响第45-53页
        4.1.1 K_2TiF_6加入量对陶瓷膜层表面形貌的影响第45-47页
        4.1.2 K_2TiF_6加入量对陶瓷膜层截面形貌及膜层厚度的影响第47-48页
        4.1.3 K_2TiF_6加入量对陶瓷膜层表面成分及钛元素分布的影响第48-50页
        4.1.4 K_2TiF_6加入量对陶瓷膜层相组成的影响第50页
        4.1.5 K_2TiF_6加入量对陶瓷膜层电化学分析的影响第50-53页
    4.2 电解液中添加TiO_2对陶瓷膜层微观组织的影响第53-59页
        4.2.1 TiO_2加入量对陶瓷膜层表面形貌的影响第53-55页
        4.2.2 TiO_2加入量对陶瓷膜层截面形貌及膜层厚度的影响第55-56页
        4.2.3 TiO_2加入量对陶瓷膜层钛元素分布的影响第56-57页
        4.2.4 TiO_2加入量对陶瓷膜层相组成的影响第57-58页
        4.2.5 TiO_2加入量对陶瓷膜层电化学分析的影响第58-59页
    4.3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5章 复合陶瓷膜层耐蚀性能研究第61-67页
    5.1 复合陶瓷膜层电化学分析检测第61-62页
    5.2 腐蚀失重实验第62-63页
    5.3 腐蚀液浸泡实验第63-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结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ZrO2/316L不锈钢梯度功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下一篇:盘拉工艺对TP2铜管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