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个人贷款业务相关内容概述 | 第15-22页 |
2.1 个人贷款业务概述 | 第15-17页 |
2.1.1 个人贷款业务的定义 | 第15页 |
2.1.2 个人贷款业务的种类 | 第15-16页 |
2.1.3 个人贷款业务的特点 | 第16-17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2.2.1 风险管理理论 | 第17-18页 |
2.2.2 市场营销理论 | 第18-20页 |
2.2.3 流程优化理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A银行天津分行个人贷款业务发展现状及问题成因分析 | 第22-34页 |
3.1 A银行天津分行整体概况 | 第22页 |
3.2 A银行天津分行个人贷款业务的发展现状分析 | 第22-24页 |
3.2.1 个贷业务产品种类 | 第22-23页 |
3.2.2 2014年度A银行天津分行个贷业务完成情况 | 第23-24页 |
3.2.3 A银行天津分行近五年个贷业务发展情况 | 第24页 |
3.3 A银行天津分行个人贷款业务的现存问题 | 第24-29页 |
3.3.1 个人贷款业务增长乏力不良率较高 | 第24-25页 |
3.3.2 信用制度不健全难以完整考察客户信用情况 | 第25-26页 |
3.3.3 住房类贷款比重过大增加银行风险 | 第26页 |
3.3.4 其他业务品种发展不足 | 第26-27页 |
3.3.5 业务流程顺畅度低效率不高 | 第27-29页 |
3.3.6 风险管理水平低潜在风险大 | 第29页 |
3.4 A银行天津分行个人贷款业务问题成因分析 | 第29-34页 |
3.4.1 产品创新推广不足与规模紧张 | 第29-30页 |
3.4.2 银行业务发展进程原因 | 第30-31页 |
3.4.3 绩效考核偏重于整体量化 | 第31-32页 |
3.4.4 业务处理流程设计未以客户为中心 | 第32页 |
3.4.5 过分的追求市场份额,忽视信贷风险管理 | 第32页 |
3.4.6 贷后管理环节薄弱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国内外金融机构个人贷款业务发展的先进经验 | 第34-39页 |
4.1 国外商业银行个人贷款风险管理的典型模式——美联银行模式 | 第34-36页 |
4.1.1 优秀的风险文化 | 第34页 |
4.1.2 高度集中的个人贷款风险管理架构 | 第34-35页 |
4.1.3 高效率的贷款自动审批系统与科学的业务流程 | 第35页 |
4.1.4 注重加强贷前调查 | 第35页 |
4.1.5 专业化的风险定量分析团队 | 第35-36页 |
4.2 香港汇丰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市场营销的理念和方法 | 第36-37页 |
4.2.1 丰富的市场营销手段 | 第36页 |
4.2.2 灵活的信贷政策 | 第36页 |
4.2.3 科学的营销管理 | 第36-37页 |
4.3 中国建设银行个人贷款业务流程改造 | 第37-39页 |
第五章 A银行天津分行个人贷款业务发展策略 | 第39-56页 |
5.1 A银行天津分行个人贷款业务的形势分析 | 第39-43页 |
5.1.1 PEST宏观环境分析 | 第39-41页 |
5.1.2 波特五力行业竞争分析 | 第41-43页 |
5.2 A银行天津分行个人贷款业务竞争战略定量分析 | 第43-56页 |
5.2.1 AHP分析法定义及操作步骤 | 第43-45页 |
5.2.2 依托AHP法,对A银行天津分行个人贷款业务SWOT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 第45-54页 |
5.2.3 定量分析结论 | 第54-56页 |
第六章 A银行天津分行个人贷款业务发展提升对策建议 | 第56-63页 |
6.1 完善业务营销策略 | 第56-58页 |
6.1.1 产品策略 | 第56页 |
6.1.2 价格策略 | 第56-57页 |
6.1.3 渠道策略 | 第57-58页 |
6.1.4 促销策略 | 第58页 |
6.2 业务流程再造设计 | 第58-61页 |
6.3 强化风险管理控制 | 第61-63页 |
6.3.1 健全个人信贷担保与保险机制 | 第61页 |
6.3.2 完善规章制度体系 | 第61-62页 |
6.3.3 抓好贷后管理工作 | 第62-6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