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论文

长沙市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9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3-17页
        1.2.1 国外研究动态第13-15页
        1.2.2 国内研究动态第15-17页
    1.3 研究方法第17页
    1.4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5 可能创新之处第18-19页
第二章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现实基础第19-26页
    2.1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三个基本制约因素第19-20页
        2.1.1 资源第19页
        2.1.2 环境第19页
        2.1.3 农业生产体系第19-20页
    2.2 相关概念第20页
        2.2.1 农业机械化第20页
        2.2.2 农村可持续发展第20页
    2.3 农业机械化目标及发展概况第20-22页
        2.3.1 农业机械化的目标第20-21页
        2.3.2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概况第21页
        2.3.3 中国农业机械化已取得的成果第21-22页
    2.4 农村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第22页
        2.4.1 农业创新扩展理论第22页
        2.4.2 改造传统农业理论第22页
    2.5 长沙市农业生产基本情况第22-25页
    2.6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6-35页
    3.1 经典分析模型第26-29页
        3.1.1 交叉系统工程方法模型第26-27页
        3.1.2 农业机械化影响因素AHP模型第27-29页
        3.1.3 农村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AHP模型第29页
    3.2 AHP模型下的长沙农业机械化影响因素分析第29-32页
        3.2.1 长沙农业机械化因素AHP量化分析方法第29-30页
        3.2.2 长沙农业机械化因素AHP量化分析结果第30-32页
    3.3 AHP模型下的长沙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因素分析第32-33页
        3.3.1 长沙农村可持续发展因素AHP量化分析方法第32页
        3.3.2 长沙农村可持续发展因素AHP量化分析结果第32-33页
    3.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四章 长沙市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关系的量化研究第35-52页
    4.1 处理两者关系的国外经典模式借鉴第35-36页
        4.1.1 先开发,后治理模式第35-36页
        4.1.2 两者协调发展模式第36页
    4.2 农机整体水平与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因素的关系研究第36-48页
        4.2.1 农机整体水平与农业GDP的关系研究第36-37页
        4.2.2 农机整体水平与农业总产值的关系研究第37-38页
        4.2.3 农机整体水平与农业增加值的关系研究第38-39页
        4.2.4 农机整体水平与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关系研究第39-40页
        4.2.5 农机整体水平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研究第40-41页
        4.2.6 农机整体水平与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研究第41-42页
        4.2.7 农机整体水平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的关系研究第42-43页
        4.2.8 农机整体水平与农村城镇化水平的关系研究第43-44页
        4.2.9 农机整体水平与农村社会福利水平的关系研究第44-45页
        4.2.10 农机整体水平与人均耕地面积的关系研究第45页
        4.2.11 农机整体水平与农业劳动力转移人数的关系研究第45-47页
        4.2.12 农机整体水平与农村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研究第47-48页
    4.3 农村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与影响农机主要因素的关系研究第48-51页
        4.3.1 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与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因素的关系研究第48-49页
        4.3.2 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与农机装备水平因素的关系研究第49页
        4.3.3 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因素的关系研究第49-50页
        4.3.4 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与农村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第50页
        4.3.5 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与农村人口转移因素的关系研究第50-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长沙市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第52-58页
    5.1 基于交叉系统工程方法模型的两者关系的影响因素的提出第52-54页
        5.1.1 长沙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第52页
        5.1.2 长沙市农村市场机制与社会服务水平因素第52-53页
        5.1.3 长沙市农村环境承载能力第53页
        5.1.4 长沙市农机装备水平第53页
        5.1.5 长沙市农业城镇化水平第53页
        5.1.6 长沙市农机政策支持因素第53-54页
    5.2 长沙市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对策第54-55页
        5.2.1 实现长沙农民村收入持续、稳定的增加第54页
        5.2.2 实现农村市场机制与社会服务水平同步发展第54页
        5.2.3 因地制宜,有效提升环境承载能力第54页
        5.2.4 树立长沙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第54-55页
        5.2.5 稳步推进长沙市城镇化工作第55页
        5.2.6 多方争取项目,特别是国家项目第55页
    5.3 长沙市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第55-57页
        5.3.1 完善法律体系第55-56页
        5.3.2 建设技术体系第56页
        5.3.3 重视各种农业机械化创新第56-57页
    5.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致谢第63-64页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4-65页
附录1:农业机械化直接影响矩阵第65-66页
附录2:农业机械化综合影响矩阵第66-67页
附录3:农村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矩阵第67-68页
附录4:农村可持续发展综合影响矩阵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产可追溯制度对农户安全生产的影响研究--基于醴陵市的调查
下一篇:岳阳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