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7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的思路及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8页 |
1.4 研究的创新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2.1.1 可追溯制度 | 第19-20页 |
2.1.2 农产品质量安全 | 第20页 |
2.1.3 农户安全生产行为 | 第20-21页 |
2.2 研究的理论依据:计划行为理论 | 第21-26页 |
2.2.1 计划行为理论的内涵 | 第21-22页 |
2.2.2 计划行为理论的源起与发展 | 第22-23页 |
2.2.3 计划行为理论的应用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农产品生产可追溯制度发展及对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 | 第26-31页 |
3.1 国外农产品生产可追溯制度发展现状 | 第26-28页 |
3.1.1 欧盟 | 第26页 |
3.1.2 美国 | 第26-27页 |
3.1.3 日本 | 第27页 |
3.1.4 英国 | 第27-28页 |
3.2 国内农产品生产可追溯制度发展状况 | 第28-29页 |
3.2.1 农产品生产可追溯制度初步发展 | 第28页 |
3.2.2 部分地区开展了可追溯制度试点 | 第28-29页 |
3.3 可追溯制度的发展对我国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 | 第29-31页 |
3.3.1 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责任感加强 | 第29页 |
3.3.2 农户安全生产能力得到提升 | 第29-31页 |
第四章 醴陵市生产可追溯制度实施对农户安全生产影响分析 | 第31-45页 |
4.1 调查地实施可追溯制度的基本情况 | 第31-33页 |
4.2 农户参与生产可追溯制度的基本情况 | 第33-36页 |
4.2.1 性别 | 第33页 |
4.2.2 年龄 | 第33-34页 |
4.2.3 文化程度 | 第34页 |
4.2.4 兼业 | 第34-35页 |
4.2.5 加入可追溯制度方式 | 第35页 |
4.2.6 是否参与政府培训 | 第35页 |
4.2.7 对政府监管力度看法 | 第35-36页 |
4.3 农产品生产可追溯制度对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 | 第36-37页 |
4.3.1 农户更愿意使用有机肥 | 第36页 |
4.3.2 农户施肥方法更加科学 | 第36页 |
4.3.3 农户使用农药频率减少 | 第36-37页 |
4.3.4 农户使用催熟剂情况减少 | 第37页 |
4.4 计划行为理论下可追溯制度对农户安全生产影响的计量分析 | 第37-40页 |
4.4.1 研究假说 | 第37-38页 |
4.4.2 模型构建 | 第38-40页 |
4.5 计量检验与实证分析 | 第40-45页 |
4.5.1 信度检验与效度检验 | 第40-41页 |
4.5.2 模型拟合及评价 | 第41-43页 |
4.5.3 模型总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农产品生产可追溯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5-49页 |
5.1 可追溯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5-46页 |
5.1.1 可追溯制度覆盖的范围较窄 | 第45页 |
5.1.2 可追溯制度的配套体系未建立 | 第45-46页 |
5.2 农户参与可追溯制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 第46-47页 |
5.2.1 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价格预期难以实现 | 第46页 |
5.2.2 农户对可追溯制度了解和满意程度不高 | 第46-47页 |
5.2.3 农户安全生产记录信息化程度不高 | 第47页 |
5.3 政府及其他方面问题 | 第47-49页 |
5.3.1 政府监管力度不够 | 第47-48页 |
5.3.2 企业的参与度不高 | 第48-49页 |
第六章 完善可追溯制度促进农户安全生产的对策与建议 | 第49-54页 |
6.1 完善可追溯制度,推进可追溯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第49页 |
6.1.1 加快立法程序及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可追溯制度 | 第49页 |
6.1.2 以点带面,扩大可追溯制度的覆盖范围 | 第49页 |
6.2 加强可追溯制度下农产品生产信息记录与保存 | 第49-51页 |
6.2.1 产地环境 | 第50页 |
6.2.2 种苗来源 | 第50页 |
6.2.3 化肥施用情况 | 第50页 |
6.2.4 农药使用情况 | 第50页 |
6.2.5 采摘与贮存情况 | 第50-51页 |
6.3 推进形成可追溯农产品的统一市场,实现农户的价格预期 | 第51-52页 |
6.3.1 加强政府的指导,形成市场差别定价 | 第51页 |
6.3.2 加强农产品优质优价的宣传,促进安全农产品价格实现 | 第51页 |
6.3.3 转变相关收购企业观念,保障好可追溯农产品的销售 | 第51-52页 |
6.4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规范引导农户安全生产 | 第52-53页 |
6.4.1 加强可追溯制度的政策宣传教育 | 第52页 |
6.4.2 加强对农户的安全生产能力培训 | 第52页 |
6.4.3 加大政府相关部门对可追溯制度推广的农业补贴投入 | 第52页 |
6.4.4 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为可追溯制度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 第52-53页 |
6.5 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带动可追溯制度的推广与发展 | 第53-54页 |
6.5.1 加快合作社的发展步伐 | 第53页 |
6.5.2 加强政府对合作社的支持力度 | 第53页 |
6.5.3 规范合作社对参与可追溯制度农户的生产要求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