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1页 |
1.1 西医对老年性夜尿症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 第12-20页 |
1.1.1 夜尿症的定义 | 第12页 |
1.1.2 夜尿症的流行病学 | 第12页 |
1.1.3 夜尿症对患者的影响 | 第12-13页 |
1.1.4 夜尿症的病因 | 第13-14页 |
1.1.5 夜尿症与老龄化 | 第14-15页 |
1.1.6 夜尿症的评价研究 | 第15-16页 |
1.1.7 夜尿症的治疗研究 | 第16-20页 |
1.2 中医对老年性夜尿症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 第20-26页 |
1.2.1 中医对老年性夜尿症的认识 | 第20-22页 |
1.2.2 中医对老年性夜尿症的治疗研究 | 第22-26页 |
1.3 热敏灸治疗夜尿症的理论依据 | 第26-28页 |
1.3.1 热敏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概述 | 第26-27页 |
1.3.2 热敏灸治疗疾病的现状 | 第27页 |
1.3.3 热敏灸治疗的优势 | 第27页 |
1.3.4 热敏灸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相关文献 | 第27-28页 |
1.4 子午流注治疗夜尿症的理论依据 | 第28-29页 |
1.4.1 子午流注的认识 | 第28页 |
1.4.2 子午流注与疾病的关系 | 第28页 |
1.4.3 子午流注与老年性夜尿症的相关性 | 第28-29页 |
1.5 小结 | 第29-31页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31-35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31-32页 |
2.1.1 病例来源 | 第31页 |
2.1.2 诊断标准 | 第31页 |
2.1.3 纳入标准 | 第31页 |
2.1.4 排除标准 | 第31页 |
2.1.5 脱落及退出标准 | 第31-32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32-35页 |
2.2.1 研究假说 | 第32页 |
2.2.2 分组及对照方法 | 第32页 |
2.2.3 样本含量估算 | 第32页 |
2.2.4 材料选择 | 第32页 |
2.2.5 治疗方案 | 第32-33页 |
2.2.6 疗效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 第33-34页 |
2.2.6.1 尿频评定标准[20] | 第33-34页 |
2.2.7 质量控制 | 第34页 |
2.2.8 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35-38页 |
3.1 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 第35页 |
3.2 临床疗效比较 | 第35-38页 |
3.2.1 两组治疗前后夜尿次数比 | 第35-36页 |
3.2.2 两组治疗前后尿频程度比较 | 第36页 |
3.2.3 两组治疗后夜尿疗效比较 | 第36页 |
3.2.4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 第36-37页 |
3.2.5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第37页 |
3.2.6 两组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比较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8-43页 |
4.1 子午流注热敏灸法治疗夜尿症的理论依据 | 第39-41页 |
4.1.1 夜尿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 第39页 |
4.1.2 选穴依据 | 第39-40页 |
4.1.3 子午流注热敏灸治疗老年性夜尿症 | 第40-41页 |
4.2 结合临床结果分析子午流注热敏灸法治疗老年性夜尿症的可行性 | 第41-43页 |
4.2.1 分析子午流注热敏灸疗法对老年性夜尿症患者夜尿症状的影响 | 第41页 |
4.2.2 分析子午流注热敏灸疗法对老年性夜尿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 第41页 |
4.2.3 分析子午流注热敏灸疗法对老年性夜尿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4.2.4 分析子午流注热敏灸疗法对改善老年性夜尿症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 | 第42页 |
4.2.5 安全性分析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附录 | 第49-55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件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