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国医学理论论文--中医现代化研究论文

科学社会学视阈下中医科学性争论规范问题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导论第7-14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7-8页
        1.1.1 选题背景第7-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页
    1.2 研究现状第8-11页
        1.2.1 关于中医科学性争论的研究现状第8-9页
        1.2.2 关于科学社会学视阈下的规范研究现状第9-11页
    1.3 科学社会学视阈下研究中医科学性争论规范问题的可能性第11-12页
    1.4 论文主要构架与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1 主要构架第12页
        1.4.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第13-14页
2 科学社会学视阈下的科学争论的规范标准第14-19页
    2.1 科学社会学的科学规范第14-16页
        2.1.1 科学的目标第14-15页
        2.1.2 科学争论的规范第15-16页
    2.2 科学社会学中科学规范的发展第16-19页
        2.2.1 对科学规范的支持与完善第16-17页
        2.2.2 对科学规范的经验性研究第17页
        2.2.3 对科学规范的否定第17-18页
        2.2.4 总结第18-19页
3 中医科学性争论中存在的规范问题第19-28页
    3.1 过度政治化第19-21页
        3.1.1 过度政治化的历史表现第19-20页
        3.1.2 过度政治化的科学社会学分析第20-21页
    3.2 参与主体过度复杂化第21-23页
        3.2.1 参与主体过度复杂化的历史表现第21-22页
        3.2.2 参与主体过度复杂化的科学社会学分析第22-23页
    3.3 非理性化第23-25页
        3.3.1 非理性化的历史表现第23-24页
        3.3.2 非理性化的科学社会学分析第24-25页
    3.4 欠诚实化第25-28页
        3.4.1 欠诚实化的历史表现第25-26页
        3.4.2 欠诚实化的科学社会学分析第26-28页
4 中医科学性争论中规范问题的成因第28-35页
    4.1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第28-29页
    4.2 利益因素的影响第29-31页
        4.2.1 经济利益的影响第29-30页
        4.2.2 政治利益的影响第30-31页
    4.3 公众认知因素的影响第31-32页
    4.4 不同领域研究者专业因素的影响第32-33页
    4.5 民族文化自卑的影响第33-35页
5 解决中医科学性争论中规范问题的可能性路径第35-39页
    5.1 培育弘扬科学的精神气质第35-36页
    5.2 推动科学团体与政府、公众之间的交流第36-37页
    5.3 正确对待利益问题第37-39页
6 结束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后记第43-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钱柳水溶性成分降糖机制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子午流注热敏灸法治疗老年性夜尿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