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案例回顾 | 第11-15页 |
(一) 案情介绍 | 第11-13页 |
1. 案例一 | 第11-12页 |
2. 案例二 | 第12-13页 |
(二) 案件引发的思考 | 第13-15页 |
二、借名购房合同效力分析 | 第15-23页 |
(一) 借名购房的原因 | 第15-18页 |
1. 规避“限购令” | 第15-16页 |
2. 规避贷款政策 | 第16-17页 |
3. 不具备购房资质 | 第17页 |
4. 其他原因 | 第17-18页 |
(二) 借名购房行为的效力认定 | 第18-23页 |
1.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一般规定 | 第18页 |
2. 借名购房协议效力分析 | 第18-23页 |
三、借名购房所有权归属分析 | 第23-31页 |
(一) 物权公示原则对借名购房所有权归属的意义 | 第23-24页 |
1. 物权公示原则的本质 | 第23页 |
2. 物权公示原则的意义 | 第23-24页 |
(二) 不动产登记推定力对借名购房所有权归属的影响 | 第24-26页 |
1. 不动产登记推定力的概念 | 第24-25页 |
2. 不动产登记推定力的意义 | 第25-26页 |
(三) 借名购房之所有权归属分析 | 第26-29页 |
1. 借名购房协议无效的房屋所有权归属 | 第26页 |
2. 借名购房协议有效,但不涉及交易第三人时的房屋所有权归属 | 第26-27页 |
3. 借名购房协议有效,但涉及交易第三人时的房屋所有权归属 | 第27-29页 |
(四) 借名购房人所有权保护的司法建议 | 第29-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