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沸石覆盖层持续修复受污染沉积物的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1 概述 | 第12-20页 |
| 1.1 前言 | 第12-15页 |
| 1.1.1 水体的污染现状 | 第12-13页 |
| 1.1.2 水体污染现状的来源分析 | 第13-15页 |
| 1.2 沉积物修复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 1.2.1 沉积物异位修复技术 | 第15-16页 |
| 1.2.2 沉积物原位修复技术 | 第16-19页 |
| 1.3 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9-20页 |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 2.1 试验装置与材料 | 第20-22页 |
| 2.1.1 试验装置 | 第20页 |
| 2.1.2 试验材料 | 第20-22页 |
| 2.2 试验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 2.2.1 水质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 2.2.2 沸石解析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 2.2.3 沸石电镜扫描 | 第24页 |
| 2.2.4 沸石附着生物量的测定 | 第24页 |
| 2.3 试验仪器 | 第24-26页 |
| 3 沸石改性对原位生物再生的影响 | 第26-39页 |
| 3.1 引言 | 第26-27页 |
| 3.2 沸石改性试验方案 | 第27-28页 |
| 3.2.1 焙烧改性试验方案 | 第27页 |
| 3.2.2 盐酸改性试验方案 | 第27页 |
| 3.2.3 盐改性试验方案 | 第27-28页 |
| 3.3 改性沸石氨氮吸附试验 | 第28-32页 |
| 3.3.1 改性沸石氨氮吸附方案 | 第28页 |
| 3.3.2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28-32页 |
| 3.4 改性沸石生物附着量试验 | 第32-33页 |
| 3.4.1 改性沸石生物附着量试验方案 | 第32页 |
| 3.4.2 结果与讨论 | 第32-33页 |
| 3.5 改性沸石原位生物再生试验 | 第33-37页 |
| 3.5.1 改性沸石原位生物再生试验方案 | 第33页 |
| 3.5.2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37页 |
| 3.6 沸石的扫描电镜结果 | 第37页 |
| 3.7 结论 | 第37-39页 |
| 4 影响沸石原位生物再生试验因素的研究 | 第39-55页 |
| 4.1 引言 | 第39页 |
| 4.2 铵吸附沸石原位生物再生试验 | 第39-46页 |
| 4.2.1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39页 |
| 4.2.2 试验方案 | 第39-41页 |
| 4.2.3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1-46页 |
| 4.3 挂膜沸石的原位生物再生试验 | 第46-53页 |
| 4.3.1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47页 |
| 4.3.2 试验方案 | 第47-48页 |
| 4.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 4.4 结论 | 第53-55页 |
| 5 沸石原位修复沉积物的试验研究 | 第55-64页 |
| 5.1 引言 | 第55页 |
| 5.2 密闭条件沉积物覆盖原位修复试验 | 第55-58页 |
| 5.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55页 |
| 5.2.2 试验方案 | 第55-56页 |
| 5.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58页 |
| 5.3 室内模拟条件沉积物覆盖原位修复试验 | 第58-62页 |
| 5.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58页 |
| 5.3.2 试验方案 | 第58-59页 |
| 5.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9-62页 |
| 5.4 结论 | 第62-64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4-66页 |
| 6.1 结论 | 第64-65页 |
| 6.2 建议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 硕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