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我国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研究--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1-22页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1.1.1 论文选题的背景第11-12页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3-15页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第15-17页
        1.2.3 个人评述第17-18页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8-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19-20页
    1.5 研究的重难点、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第20-22页
        1.5.1 研究的重难点第20页
        1.5.2 可能的创新点第20-21页
        1.5.3 存在的不足第21-22页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区分第22-29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2-24页
        2.1.1 失能老人概念及内涵第22页
        2.1.2 老人失能程度的评估方法第22-23页
        2.1.3 长期照护概念及内涵第23-24页
    2.2 长期照护制度的发展历程第24-27页
        2.2.1 长期照护制度在西方的发展第24-25页
        2.2.2 长期照护服务模式及其优缺点分析第25-27页
    2.3 长期照护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区分第27-29页
        2.3.1 长期照护与医疗卫生服务差异分析第27-28页
        2.3.2 区分长期照护服务与医疗卫生服务的意义第28-29页
3. 失能老人现状与城乡差异第29-39页
    3.1 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结构变动第29-32页
        3.1.1 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第29-30页
        3.1.2 少子老龄化与人口抚养负担第30-31页
        3.1.3 农村老年失能问题严峻第31-32页
    3.2 “六普”数据下我国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城乡差异第32-35页
        3.2.1 城乡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分布情况第33页
        3.2.2 城乡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生活资源来源差异第33-35页
    3.3 我国农村失能老人总体情况第35-39页
        3.3.1 数据搜集与处理第35-36页
        3.3.2 我国失能老人健康自评情况第36-37页
        3.3.3 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失能情况总结第37-39页
4. 我国农村老人失能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logit多元回归的结果第39-49页
    4.1 构建模型第39-43页
        4.1.1 因素的选取与模型原理阐述第39-40页
        4.1.2 数据的采集第40-43页
    4.2 logit多元回归分析第43-46页
        4.2.1 变量赋值和释义第43-44页
        4.2.2 影响因素方差分析第44-45页
        4.2.3 多元logit模型回归分析第45-46页
    4.3 logit多元回归分析结论第46-47页
        4.3.1 性别变量对农村老人失能程度的影响第46-47页
        4.3.2 年龄和残疾状况变量对农村老人失能程度的影响第47页
        4.3.3 慢性病变量对农村老人失能程度的影响第47页
        4.3.4 婚姻状况变量对农村老人失能程度的影响第47页
        4.3.5 健康习惯对农村老人失能程度的影响第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9页
5. 我国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供求现状第49-58页
    5.1 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供求特征分析第49-53页
        5.1.1 我国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特征第49-50页
        5.1.2 我国农村失能老人的供求匹配情况第50-53页
    5.2 我国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社会性支持第53-54页
        5.2.1 我国对于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财政扶持第53-54页
        5.2.2 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社会支持第54页
    5.3 我国农村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第54-56页
        5.3.1 机构照护第54-55页
        5.3.2 村级互助式养老第55页
        5.3.3 失能老人居家养老第55-56页
    5.4 我国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存在的问题第56-58页
        5.4.1 “五保”供养效率低,资源浪费较严重第56页
        5.4.2 机构照护受阻碍,资金来源存困难第56页
        5.4.3 居家照护标准低,家庭依赖陷囹圄第56-57页
        5.4.4 关注力度尚不足,财政投入力度小第57页
        5.4.5 缺乏长期规划性,区域差异性明显第57-58页
6. 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经验借鉴与体系构建建议第58-65页
    6.1 各地关于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经验借鉴第58-60页
        6.1.1 甘肃:整合农村失能老人照护资源第58-59页
        6.1.2 青岛:打造区域性农村养老服务中心第59页
        6.1.3 河南: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第59页
        6.1.4 新余:“颐养之家”特色居家养老服务第59-60页
    6.2 构建我国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第60-65页
        6.2.1 加强长期照护制度顶层设计,建立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发展规划第60页
        6.2.2 建立长期照护模式之间的衔接,满足农村失能老人的多元化照护需求第60-61页
        6.2.3 建立健全失能补贴制度,加强养老服务的资金保障第61页
        6.2.4 依托特有的照护服务资源,推动农村长期照护服务能力的提升第61-62页
        6.2.5 建立和完善准入退出机制,提升服务资源利用效率第62-63页
        6.2.6 积极总结县级医疗联合体经验,推动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下沉第63页
        6.2.7 创新服务供给方式,开展农村居家照护服务第63-65页
结语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治理视角下高速公路廉政建设研究
下一篇:“大统战”格局下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统战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