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民生观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一、绪论 | 第10-17页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二) 学术界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5页 |
(1) 研究的思路 | 第15页 |
(2) 研究的方法 | 第15页 |
(四)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二、习近平民生观的理论由来及实践基础 | 第17-24页 |
(一) 理论由来 | 第17-22页 |
(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 第17-18页 |
(2)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 第18-19页 |
(3) 马克思主义的民生观 | 第19-20页 |
(4)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民生观 | 第20-22页 |
(二) 实践基础 | 第22-24页 |
(1) 丰富的从政经历和主政实践活动 | 第22-23页 |
(2)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 第23-24页 |
三、习近平民生观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 | 第24-32页 |
(一) 主要内容 | 第24-28页 |
(1) 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良性循环 | 第24-25页 |
(2) 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终极追求 | 第25-26页 |
(3) 社会政策要托底 | 第26-27页 |
(4) 建设平安中国和美丽中国 | 第27-28页 |
(5)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 第28页 |
(二) 基本特征 | 第28-32页 |
(1) 为民用权 | 第29页 |
(2) 敬民爱民 | 第29-30页 |
(3) 亲民惠民 | 第30-32页 |
四、习近平民生观的价值取向 | 第32-37页 |
(一) 人民至上 | 第32-33页 |
(二) 民生优先 | 第33-34页 |
(三) 实干惠民 | 第34-35页 |
(四) 共同富裕 | 第35-37页 |
五、习近平民生观的实践路径 | 第37-49页 |
(一) 当前我国民生热点问题的梳理 | 第38-40页 |
(二) 基本原则 | 第40-42页 |
(1) “民生四要”原则 | 第41-42页 |
(2) “民生十六字方针” | 第42页 |
(三) 实践的路径 | 第42-49页 |
(1) 稳步推动经济发展,持续保障改善民生 | 第43-44页 |
(2)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人民共享发展 | 第44-45页 |
(3) 加强政治文明建设,让群众有更多发言权 | 第45页 |
(4) 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培育人民核心价值观 | 第45-46页 |
(5)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 第46页 |
(6) 吸收世界有益经验,更好保障改善民生 | 第46-49页 |
结论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