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奥运公园主题广场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课题内容创新点 | 第16-17页 |
1.4.1 体育历史雕塑研究 | 第16页 |
1.4.2 武汉体育文化创新研究 | 第16页 |
1.4.3 奥运元素物化与创新研究 | 第16-17页 |
1.5 武汉市奥运公园主题广场概述 | 第17-19页 |
2 奥运公园主题广场概念 | 第19-34页 |
2.1 奥运公园主题广场概述 | 第19-26页 |
2.1.1 奥运公园发展历程 | 第19-21页 |
2.1.2 奥运公园主题广场概念 | 第21-23页 |
2.1.3 奥运广场发展及现状研究 | 第23-26页 |
2.2 武汉景观地域综述 | 第26-32页 |
2.2.1 武汉地理区位 | 第26页 |
2.2.2 武汉城市景观格局 | 第26-28页 |
2.2.3 武汉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8-31页 |
2.2.4 武汉广场分类及现状分析 | 第31-32页 |
2.3 武汉奥运公园主题广场创建可行性分析 | 第32页 |
2.4 武汉奥运公园主题广场创建的重要意义 | 第32-33页 |
2.4.1 社会意义 | 第32-33页 |
2.4.2 经济意义 | 第33页 |
2.5 小结 | 第33-34页 |
3 奥运公园主题广场景观设计理论原则 | 第34-42页 |
3.1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原则 | 第34-35页 |
3.2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设计原则 | 第35-37页 |
3.3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设计原则 | 第37-38页 |
3.4 空间场所理论设计原则 | 第38-40页 |
3.5 武汉奥运公园主题广场设计流程 | 第40-41页 |
3.6 小结 | 第41-42页 |
4 武汉奥运公园主题广场景观设计实施策略 | 第42-66页 |
4.1 景观资源整合与创新 | 第42-49页 |
4.1.1 奥运文化艺术元素整合 | 第42-48页 |
4.1.2 武汉地域环境景观资源整合 | 第48-49页 |
4.2 武汉奥运公园主题广场创新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 第49-63页 |
4.2.1 环境空间的物质构成 | 第49-55页 |
4.2.2 武汉奥运公园主题广场的环境特征 | 第55-57页 |
4.2.3 环境空间格局整合与优化 | 第57-63页 |
4.3 体育历史雕塑群创新设计 | 第63-65页 |
4.4 小结 | 第65-66页 |
5 武汉奥运公园主题广场之五环广场项目实践 | 第66-82页 |
5.1 实践项目:武汉五环广场景观设计 | 第66-67页 |
5.2 项目概况 | 第67-69页 |
5.2.1 项目规划范围 | 第67页 |
5.2.2 项目周边环境分析 | 第67页 |
5.2.3 设计定位与要点 | 第67-68页 |
5.2.4. 广场整体设计构思 | 第68-69页 |
5.3 空间环境艺术构建 | 第69-74页 |
5.3.1 总体规划布局 | 第70-71页 |
5.3.2 景观功能分区 | 第71-74页 |
5.4 景观构筑物创新设计 | 第74-81页 |
5.4.1 历史起源雕塑群设计 | 第74-80页 |
5.4.2 地面铺装形式创作设计 | 第80-81页 |
5.5 小结 | 第81-82页 |
6 结论 | 第82-84页 |
6.1 理论研究成果总结 | 第82-83页 |
6.2 未来发展趋势及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