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文字信息处理论文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文本表示与分类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引言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现状第12页
        1.2.2 深度学习在语音识别领域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论文主要工作第14-15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15-17页
2 相关背景知识第17-33页
    2.1 非线性激活函数第17-20页
    2.2 神经网络模型的优化方法第20-25页
        2.2.1 梯度下降算法第21-22页
        2.2.2 基于梯度下降算法的优化方法第22-25页
    2.3 反向传播算法第25-28页
    2.4 性能度量第28-32页
        2.4.1 正确率与错误率第29页
        2.4.2 准确率和召回率及F1度量第29-30页
        2.4.3 ROC曲线与AUC第30-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3 基于双向循环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文本表示与分类第33-45页
    3.1 循环神经网络第33-37页
        3.1.1 长短期记忆第35-36页
        3.1.2 门控循环单元第36页
        3.1.3 双向循环神经网络第36-37页
    3.2 卷积神经网络第37-40页
        3.2.1 卷积操作第38-39页
        3.2.2 池化操作第39-40页
        3.2.3 多层卷积神经网络结构第40页
    3.3 双向循环和卷积神经网络文本表示与分类模型设计第40-44页
        3.3.1 文本表示部分结构设计第41-43页
        3.3.2 文本分类部分结构设计第43-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4 基于注意机制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文本表示与分类第45-53页
    4.1 注意机制第45-48页
        4.1.1 双向注意机制结构设计第46-47页
        4.1.2 多层注意机制结构设计第47-48页
    4.2 注意机制和卷积神经网络文本表示与分类模型设计第48-51页
        4.2.1 文本表示部分结构设计第48-50页
        4.2.2 文本分类部分结构设计第50-51页
    4.3 本章小结第51-53页
5 实验结果对比与分析第53-73页
    5.1 数据集第53-54页
    5.2 实验设置第54-55页
    5.3 对比方法第55-56页
    5.4 对比与分析第56-70页
        5.4.1 BRCNN和ACNN与现有模型的性能对比与分析第56-59页
        5.4.2 BRCNN和ACNN及其变形形式的性能对比与分析第59-61页
        5.4.3 多层BRCNN和ACNN的性能对比与分析第61-62页
        5.4.4 BRCNN循环层使用的Dropout强度的对比与分析第62-63页
        5.4.5 准确度和召回率及F1度量的对比与分析第63-66页
        5.4.6 P-R曲线分析第66-67页
        5.4.7 混淆矩阵分析第67-69页
        5.4.8 ROC曲线和AUC分析第69-70页
    5.5 实验结论第70页
    5.6 本章小结第70-73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6.1 总结第73-74页
    6.2 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1-85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领航跟随法的无人车跟随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立体视觉惯性信息紧耦合自主机器人定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