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机构及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1章 引言第12-42页
   ·勘探和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第13-33页
     ·火山岩油气勘探现状第13-20页
     ·火山岩油气藏研究现状第20-28页
     ·长岭勘探历程与存在的研究问题第28-33页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33-34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思路第34-37页
     ·研究内容第34-35页
     ·技术路线第35-37页
   ·完成内容和工作量第37-40页
   ·创新点第40-42页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42-66页
   ·构造位置第42-43页
   ·地层系统第43-44页
   ·断裂体系第44-57页
     ·重磁资料解释第44-50页
     ·地震资料解释第50-52页
     ·断裂系统特征第52-56页
     ·断裂类型第56-57页
   ·构造单元第57-60页
     ·西部陡坡带第59页
     ·中部洼陷带第59-60页
     ·东部斜坡带第60页
   ·构造演化史第60-64页
     ·断陷期-燕山运动Ⅰ幕第61-63页
     ·断陷萎缩期-燕山运动Ⅱ幕第63页
     ·断坳转换期-燕山运动Ⅲ幕第63页
     ·坳陷发展期-燕山运动Ⅳ幕第63-64页
     ·坳陷萎缩期-燕山运动Ⅴ幕第64页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3章 火山机构特征第66-121页
   ·火山岩发育期次第66-68页
   ·火山岩发育构造背景第68-75页
     ·锆石 U-Pb 同位素定年第68-69页
     ·主量元素特征第69-71页
     ·稀土元素特征第71页
     ·微量元素特征第71-75页
   ·火山岩分布特征第75-88页
     ·重磁电预测火山岩分布第75-80页
     ·地震预测火山岩分布第80-82页
     ·钻遇火山岩特征第82-86页
     ·断裂控制火山岩分布第86-88页
   ·火山机构发育特征第88-98页
     ·火山机构类型第88-90页
     ·断裂类型控制火山机构类型第90-95页
     ·火山机构分布第95-98页
   ·火山机构岩相特征第98-115页
     ·火山岩相模式第98-104页
     ·火山岩旋回第104-106页
     ·腰英台火山机构岩相特征第106-115页
   ·火山机构后期改造第115-118页
   ·本章小结第118-121页
第4章 火山岩储集体特征第121-145页
   ·岩性特征第121-123页
   ·储集空间类型第123-126页
     ·孔缝类型第123-124页
     ·孔缝组合类型第124-126页
   ·物性特征第126-132页
     ·储层物性特征第126-127页
     ·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第127-128页
     ·物性与埋深关系第128-129页
     ·物性与岩石密度关系第129页
     ·物性与岩性关系第129-130页
     ·物性与岩相关系第130-132页
   ·储集体控制因素第132-143页
     ·火山作用第133-138页
     ·成岩后生作用第138-142页
     ·构造作用第142-143页
   ·本章小结第143-145页
第5章 烃源岩特征及天然气成因第145-178页
   ·烃源岩分布特征第145-148页
   ·烃源岩地化特征第148-158页
     ·有机质丰度第148-154页
     ·有机质类型第154-155页
     ·热成熟度第155-156页
     ·综合评价第156-158页
   ·烃源岩生烃热模拟第158-164页
     ·Ro 演化模拟第158-161页
     ·生烃演化模拟第161-164页
   ·天然气地化特征第164-173页
     ·天然气组份特征第165-166页
     ·天然气成因类型第166-173页
   ·天然气气源对比第173-175页
     ·轻烃指纹对比第173-174页
     ·成熟度对比第174-175页
   ·本章小结第175-178页
第6章 火山岩油气成藏特征第178-223页
   ·盖层类型及封盖特征第178-183页
     ·泥岩盖层第178-179页
     ·致密火山岩盖层第179-180页
     ·火山岩风化壳第180-181页
     ·断层封堵能力第181-182页
     ·生储盖组合特征第182-183页
   ·圈闭类型及特征第183-185页
   ·输导系统类型及特征第185-191页
   ·气藏类型及特征第191页
   ·天然气成藏史第191-199页
     ·埋藏史第191-193页
     ·单井包裹体及成藏史第193-198页
     ·油气运聚演化第198-199页
   ·火山岩成藏主控因素第199-205页
     ·有效烃源岩第199-201页
     ·火山岩岩相第201-203页
     ·通源断层第203-205页
   ·火山岩油气分布特征第205-220页
     ·复式火山机构第206-212页
     ·破火山机构第212-216页
     ·盾状火山机构第216-220页
   ·本章小结第220-223页
第7章 结论与建议第223-232页
   ·结论第223-230页
   ·建议第230-232页
致谢第232-234页
参考文献第234-248页
附录第248页

论文共2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渤海海域第三系层序地层模式及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下一篇:新疆莫北油田砂砾岩储层渗流机理与油藏工程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