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9-16页 |
(一)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工具 | 第11-16页 |
1、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2、理论工具 | 第12-14页 |
3、方法工具 | 第14-16页 |
二、职业打假行为概述 | 第16-21页 |
(一) 职业打假行为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二) 职业打假行为的发展过程 | 第17-19页 |
(三) 职业打假争议解决途径 | 第19-21页 |
三、新《广告法》背景下职业打假行为的特点 | 第21-27页 |
(一) 以虚假广告为打假对象 | 第21-23页 |
(二) 以移动互联网为打假重点 | 第23-24页 |
(三) 以大众媒介和医疗机构为打假新平台 | 第24页 |
(四) 打假行为群体化与模式化 | 第24-25页 |
(五) 滥用法律手段实施打假 | 第25-27页 |
四、新《广告法》背景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对职业打假行为现状分析 | 第27-33页 |
(一) 职业打假行为应对思想观念 | 第27-28页 |
(二) 职业打假行为应对法律制度 | 第28-29页 |
(三) 职业打假行为应对机构体系 | 第29页 |
(四) 职业打假行为应对方式方法 | 第29-30页 |
(五) 职业打假行为应对相关程序 | 第30-33页 |
五、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对职业打假行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9页 |
(一) 应对方式不适应现实需求 | 第33-34页 |
(二) 法律滞后带来应对困境 | 第34-35页 |
(三) 应对程序不尽规范 | 第35-36页 |
(四) 复议答复与诉讼答辩存在瑕疵 | 第36-37页 |
(五) 行政指导作用相对薄弱 | 第37-39页 |
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效应对职业打假行为的建议 | 第39-45页 |
(一) 转变职业打假行为应对方式 | 第39-40页 |
(二) 完善职业打假行为应对法律及程序 | 第40-41页 |
(三) 借助司法力量应对职业打假行为 | 第41-42页 |
(四) 协助职业打假人转变角色 | 第42-43页 |
(五) 发挥多元主体共治作用 | 第43-45页 |
1、促进广告行业自律 | 第43-44页 |
2、引导普通消费者参与监督 | 第44页 |
3、建议消协设立职业打假人信息库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