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5页 |
1.1 纳米材料的概述 | 第10页 |
1.2 金银纳米颗粒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 第10-11页 |
1.3 金银纳米的制备方法 | 第11-12页 |
1.4 基于金银纳米颗粒的比色法 | 第12页 |
1.5 金银纳米粒子的应用 | 第12-13页 |
1.6 本文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6.1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基于 4-氨基马尿酸功能化的金纳米可视化检测Cr~(3+) | 第15-26页 |
2.1 引言 | 第15-1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7-18页 |
2.2.1 主要试剂和实验仪器 | 第17页 |
2.2.2 4-氨基马尿酸(PAH)修饰的金纳米的合成 | 第17页 |
2.2.3 实际样品的预处理 | 第17-18页 |
2.2.4 Cr~(3+)的检测 | 第1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18-25页 |
2.3.1 PAH-AuNPs的表征 | 第18-20页 |
2.3.2 PAH浓度对Cr~(3+)检测体系的影响 | 第20页 |
2.3.3 溶液pH、盐浓度和反应时间对体系的影响 | 第20-21页 |
2.3.4 比色法检测Cr~(3+) | 第21-22页 |
2.3.5 干扰物质对体系的影响 | 第22-23页 |
2.3.6 样品测定 | 第23-24页 |
2.3.7 Cr~(3+)诱导PAH-Au NPs聚集机理探讨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基于抑制 2-巯基苯丙噻唑诱导的金纳米的聚集对Hg~(2+)的比色检测 | 第26-38页 |
3.1 前言 | 第26-2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8页 |
3.2.1 主要仪器 | 第28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3.2.3 金纳米(AuNPs)的合成 | 第28页 |
3.2.4 AuNPs对Hg~(2+)的响应测试 | 第2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7页 |
3.3.1 Hg~(2+)的检测机理 | 第28-30页 |
3.3.2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0-32页 |
3.3.3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2页 |
3.3.4 分析应用 | 第32-35页 |
3.3.5 样品分析 | 第35-37页 |
3.4 结论 | 第37-38页 |
第4章 1-氨基 2-萘酚 4-磺酸修饰的银纳米对Cd~(2+)的比色检测 | 第38-48页 |
4.1 引言 | 第38-3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4.2.1 主要仪器 | 第39-40页 |
4.2.2 主要试剂 | 第40页 |
4.2.3 ANS-AgNPs的合成 | 第40页 |
4.2.4 Cd~(2+)的检测 | 第40页 |
4.2.5 实际样品的预处理 | 第40-4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7页 |
4.3.1 ANS-AgNPs的表征 | 第41页 |
4.3.2 ANS-AgNPs对Cd~(2+)的高选择性响应 | 第41-43页 |
4.3.3 Cd~(2+)诱导ANS-AgNPs聚集机理探讨 | 第43-44页 |
4.3.4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4-45页 |
4.3.5 ANS-AgNPs体系的干扰性 | 第45-46页 |
4.3.6 分析应用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单磷酸腺苷与十二烷基磺酸钠共同修饰银纳米比色检测Ni~(2+) | 第48-56页 |
5.1 引言 | 第48-4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49-50页 |
5.2.1 主要仪器 | 第49-50页 |
5.2.2 主要试剂 | 第50页 |
5.2.3 AMP-SDS-AgNPs的合成 | 第50页 |
5.2.4 Ni~(2+)的检测 | 第5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5页 |
5.3.1 AMP-SDS-AgNPs的表征 | 第50-51页 |
5.3.2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51-52页 |
5.3.3 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52-53页 |
5.3.4 分析应用 | 第53-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总结 | 第5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