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1.4.1 基础资料采集 | 第16页 |
1.4.2 景观分类与景观格局指数选取 | 第16-19页 |
1.4.3 数据处理 | 第19-20页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城乡景观格局优化研究的理论探讨 | 第22-27页 |
2.1 城乡空间统筹发展理论研究 | 第22页 |
2.2 景观生态学在城乡空间统筹发展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2.2.1 景观要素与景观格局 | 第23-24页 |
2.2.2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 | 第24页 |
2.2.3 基于城乡空间统筹发展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 第24页 |
2.3 绿地系统规划建设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关系的研究 | 第24-25页 |
2.4 都市农业与景观生态格局关系的研究 | 第25-27页 |
2.4.1 农田是生态基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 第25页 |
2.4.2 农业具有生产和食品供应功能 | 第25页 |
2.4.3 农业景观是文化景观的重要部分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杨凌区城乡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 第27-44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7-28页 |
3.1.1 自然地理环境 | 第27页 |
3.1.2 经济社会条件 | 第27-28页 |
3.2 景观格局演变的分析 | 第28-40页 |
3.2.1 斑块类型水平的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 第28-38页 |
3.2.2 景观水平的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 | 第38-40页 |
3.3 自然—人工景观特征变化分析 | 第40-41页 |
3.4 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力分析 | 第41-43页 |
3.4.1 自然因素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 第41页 |
3.4.2 人为因素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 第41-43页 |
3.5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杨凌区景观格局优化对策 | 第44-51页 |
4.1 杨凌区土地利用现存问题 | 第44-45页 |
4.1.1 人工化景观盲目扩张,农业用地逐年减少 | 第44-45页 |
4.1.2 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配置不合理 | 第45页 |
4.1.3 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景观格局尚未形成 | 第45页 |
4.1.4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还未形成 | 第45页 |
4.2 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 | 第45-47页 |
4.2.1 生态廊道的构建 | 第45-47页 |
4.2.2 生态节点的构建 | 第47页 |
4.3 提高区域景观的多样性 | 第47页 |
4.4 建立高效益的城市森林系统 | 第47-48页 |
4.5 保护杨凌区农业用地的基质特性 | 第48-50页 |
4.5.1 农业用地在城乡景观格局优化中的作用 | 第48页 |
4.5.2 农业用地景观规划业 | 第48-49页 |
4.5.3 优化农业发展模式 | 第49-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1-53页 |
5.1 结论 | 第51-52页 |
5.2 讨论与展望 | 第52页 |
5.3 本文创新点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