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微囊藻毒素总量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微囊藻毒素的产生与危害第9-11页
        1.1.1 微囊藻毒素的产生第9页
        1.1.2 微囊藻毒素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第9-10页
        1.1.3 微囊藻毒素的毒性与致毒机理第10-11页
    1.2 微囊藻毒素的提取、净化方法第11-12页
    1.3 微囊藻毒素的分析测定方法第12-14页
        1.3.1 生物分析法第13页
        1.3.2 生化分析法第13页
        1.3.3 化学分析方法第13-14页
    1.4 衍生化技术第14-15页
    1.5 臭氧的氧化作用第15-16页
        1.5.1 直接氧化第15-16页
        1.5.2 间接氧化第16页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第16-18页
第二章 常温臭氧氧化法测定微囊藻毒素总量的方法研究第18-30页
    2.1 引言第18-19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19-21页
        2.2.1 试剂和仪器第19-20页
        2.2.2 氧化微囊藻毒素以及MMPB甲酯化反应第20页
        2.2.3 GC-MS分析第20页
        2.2.4 LC-MS分析第20-2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1-29页
        2.3.1 MMPB衍生化产物的分析第21-22页
        2.3.2 氧化反应条件的优化第22-24页
        2.3.3 甲酯化反应条件的优化第24-27页
        2.3.4 方法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和回收率第27-28页
        2.3.5 实际样品检测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蓝藻中微囊藻毒素的提取与测定第30-41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实验材料第30-31页
        3.2.1 试剂与仪器第30-31页
    3.3 实验方法第31-32页
        3.3.1 微囊藻毒素的提取、分离富集方法第31页
        3.3.2 分析测定微囊藻毒素总量第31-32页
        3.3.3 LC-MS分析条件第32页
        3.3.4 GC-MS分析条件第32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32-39页
        3.4.1 优化微囊藻毒素的提取条件第32-34页
        3.4.2 纯化处理微囊藻毒素第34-36页
        3.4.3 蓝藻中微囊藻毒素的种类鉴定及总量分析第36-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淡水水产品中游离态微囊藻毒素及总量的分析研究第41-53页
    4.1 引言第41-42页
    4.2 材料与仪器第42-43页
        4.2.1 实验所用试剂第42页
        4.2.2 实验所用仪器与设备第42-43页
        4.2.3 标准储备液的配置第43页
    4.3 实验方法第43-45页
        4.3.1 样品取样第43页
        4.3.2 提取水产品中游离态微囊藻毒素第43-44页
        4.3.3 提取水产品中微囊藻毒素总量第44-45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45-51页
        4.4.1 水产品中游离态微囊藻毒素的测定第45-48页
        4.4.2 水产品中微囊藻毒素总量的测定第48-50页
        4.4.3 实际样品的测定第50页
        4.4.4 MCs风险评价第50-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3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O2/N2开关型微乳液的设计、性能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新型荧光核苷类似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