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2-22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2.1 关于大股东掏空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3-16页 |
1.2.2 关于大股东掏空方式的研究 | 第16-18页 |
1.2.3 关于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影响的研究 | 第18页 |
1.2.4 文献述评 | 第18-19页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2 大股东掏空问题的理论概述 | 第22-27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2-23页 |
2.1.1 大股东 | 第22页 |
2.1.2 掏空 | 第22-23页 |
2.2 大股东掏空的主要手段 | 第23-24页 |
2.2.1 通过关联交易转移上市公司资产 | 第23页 |
2.2.2 利用上市公司为大股东提供借款担保 | 第23-24页 |
2.2.3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 第24页 |
2.2.4 大股东减持 | 第24页 |
2.3 大股东掏空问题的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4-25页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26页 |
2.3.3 控制权理论 | 第26-27页 |
3 贤成矿业掏空案介绍 | 第27-38页 |
3.1 贤成矿业的基本情况 | 第27-29页 |
3.1.1 贤成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 | 第27-28页 |
3.1.2 贤成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结构 | 第28-29页 |
3.2 案例基本情况 | 第29-30页 |
3.3 大股东掏空贤成矿业背景分析 | 第30-32页 |
3.3.1 大股东一股独大 | 第30-31页 |
3.3.2 公司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知情高管互相包庇 | 第31页 |
3.3.3 外部监管披露力度有限 | 第31-32页 |
3.3.4 我国对中小投资者的法律保护程度较弱 | 第32页 |
3.4 大股东掏空贤成矿业的方式分析 | 第32-38页 |
3.4.1 贱卖两优质资产,留下巨额债务 | 第32-33页 |
3.4.2 利用贤成矿业提供巨额借款担保 | 第33-34页 |
3.4.3 非法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挪用工程款 | 第34-35页 |
3.4.4 信息披露重大违规,大股东减持 | 第35-36页 |
3.4.5 进行非经营性占用的关联交易 | 第36-38页 |
4 贤成矿业大股东掏空行为影响分析 | 第38-47页 |
4.1 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 第38-44页 |
4.1.1 盈利能力持续低迷,核心子公司大面积停产 | 第38-39页 |
4.1.2 贤成矿业信誉严重受损,营运能力下降 | 第39-41页 |
4.1.3 偿债能力不断恶化,现金流量紧缺 | 第41-44页 |
4.2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 第44-47页 |
4.2.1 中小股东利益受到侵害,投资者对市场信心下降 | 第44-45页 |
4.2.2 会计信息不真实,影响资本市场有效运行 | 第45-47页 |
5 贤成矿业大股东掏空的研究结论和启示 | 第47-52页 |
5.1 贤成矿业大股东掏空的研究结论 | 第47-48页 |
5.1.1“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为大股东掏空贤成矿业提供渠道 | 第47页 |
5.1.2 大股东采取多种方式掏空贤成矿业 | 第47页 |
5.1.3 大股东掏空贤成矿业降低了公司价值 | 第47-48页 |
5.1.4 大股东掏空贤成矿业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权益 | 第48页 |
5.2 贤成矿业大股东掏空的启示 | 第48-52页 |
5.2.1 优化股权结构,实现内部制衡 | 第48-49页 |
5.2.2 加强外部监管力度,大幅提高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 | 第49页 |
5.2.3 加大信息披露力度,提高大股东减持行为的计划性和透明度 | 第49-50页 |
5.2.4 要进一步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语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