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4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光催化技术 | 第11-19页 |
1.2.1 光催化原理 | 第11-13页 |
1.2.2 半导体光催化性能的改性 | 第13-16页 |
1.2.3 光催化技术的应用前景 | 第16-19页 |
1.3 过渡金属磷化物以及磷化镍 | 第19-21页 |
1.3.1 过渡金属磷化物的制备 | 第19-20页 |
1.3.2 过渡金属磷化物的性质及其应用 | 第20-21页 |
1.4 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第21-22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2-24页 |
2 无模板法合成磷化镍空心微球及其光催化性能和电化学性能 | 第24-32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6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5页 |
2.2.2 实验步骤 | 第25页 |
2.2.3 产物表征 | 第25-26页 |
2.2.4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26页 |
2.2.5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1页 |
2.3.1 产物的物相分析 | 第26-27页 |
2.3.2 产物的形貌分析 | 第27页 |
2.3.3 氮气脱附吸附测试 | 第27-28页 |
2.3.4 Ni_2P空心球的形成机理 | 第28-29页 |
2.3.5 Ni_2P空心球的光催化性能 | 第29-30页 |
2.3.6 Ni_2P空心球的电化学性能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Ni_2P/ZnO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32-41页 |
3.1 引言 | 第32-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4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33页 |
3.2.2 实验步骤 | 第33页 |
3.2.3 产物表征 | 第33-34页 |
3.2.4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0页 |
3.3.1 产物的物相分析 | 第34页 |
3.3.2 产物的形貌分析 | 第34-35页 |
3.3.3 乙酸锌(ZAD)含量对产品形貌的影响 | 第35-37页 |
3.3.4 Ni_2P/ZnO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 | 第37页 |
3.3.5 Ni_2P/ZnO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37-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Ni_2P/ZnS和Ni_2P/CdS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41-48页 |
4.1 引言 | 第41-4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42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42页 |
4.2.3 产物表征 | 第42页 |
4.2.4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42-4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3-47页 |
4.3.1 产物的物相分析 | 第43-44页 |
4.3.2 产物的形貌分析 | 第44页 |
4.3.3 Ni_2P/ZnS和Ni_2P/CdS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 | 第44-45页 |
4.3.4 Ni_2P/ZnS和Ni_2P/CdS复合材料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 第45-46页 |
4.3.5 Ni_2P/ZnS和Ni_2P/CdS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5 水热法合成Ni_2P/Fe_3O_4复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48-56页 |
5.1 引言 | 第4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48-49页 |
5.2.2 实验步骤 | 第49页 |
5.2.3 产物表征 | 第49页 |
5.2.4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49-5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5页 |
5.3.1 产物的物相分析 | 第50-51页 |
5.3.2 产物的形貌分析 | 第51-52页 |
5.3.3 Ni_2P/Fe_3O_4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 | 第52-53页 |
5.3.4 Ni_2P/Fe_3O_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 第53-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6 结论、展望及创新点 | 第56-57页 |
6.1 结论与展望 | 第56页 |
6.2 创新点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