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缩略词 | 第17-19页 |
1 绪论 | 第19-47页 |
1.1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植物修复技术 | 第19-24页 |
1.1.1 重金属污染来源及现状 | 第19-21页 |
1.1.2 植物修复技术的概念及种类划分 | 第21-22页 |
1.1.3 超富集植物界定标准及种类 | 第22-23页 |
1.1.4 植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和缺点 | 第23页 |
1.1.5 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现状和研究展望 | 第23-24页 |
1.2 植物对重金属吸收和转运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1.2.1 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 第25-26页 |
1.2.2 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机制 | 第26-27页 |
1.3 重金属对植物的毒性效应 | 第27-28页 |
1.3.1 重金属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7页 |
1.3.2 重金属对植物细胞的影响 | 第27-28页 |
1.3.3 重金属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 第28页 |
1.3.4 重金属对植物吸收营养元素的影响 | 第28页 |
1.4 植物对重金属的抗性机制 | 第28-39页 |
1.4.1 植物对重金属的避性机制 | 第29-31页 |
1.4.2 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机制 | 第31-39页 |
1.5 课题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9-43页 |
1.5.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39-40页 |
1.5.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40-43页 |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43-46页 |
1.6.1 目的与意义 | 第43-44页 |
1.6.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44-46页 |
1.7 技术路线 | 第46-47页 |
2 四种冷季型草坪植物对Cd的耐受能力与富集特性 | 第47-6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0页 |
2.1.1 植物材料与培养 | 第48页 |
2.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48页 |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8-50页 |
2.1.4 转运系数和萃取率 | 第50页 |
2.1.5 统计分析 | 第50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50-61页 |
2.2.1 Cd胁迫对草坪质量、相对生长速率、草坪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 | 第50-56页 |
2.2.2 Cd胁迫对叶片电导率和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 第56-58页 |
2.2.3 Cd胁迫对叶片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2.2.4 Cd在四种草坪植物体内分布和积累特性 | 第59-61页 |
2.3 讨论与小结 | 第61-63页 |
2.3.1 四种草坪植物对Cd的耐受性 | 第61-62页 |
2.3.2 四种草坪植物对Cd的积累能力 | 第62-63页 |
2.3.3 四种草坪植物对Cd的萃取能力 | 第6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3 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和龙葵对Cd的耐受能力与富集能力比较 | 第65-7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65-67页 |
3.1.1 植物材料与培养 | 第65-66页 |
3.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66页 |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66-67页 |
3.1.4 统计方法 | 第6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67-71页 |
3.2.1 Cd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67-69页 |
3.2.2 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和龙葵对Cd的积累 | 第69-71页 |
3.3 讨论与小结 | 第71-73页 |
3.3.1 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和龙葵对Cd的耐受性 | 第71-72页 |
3.3.2 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和龙葵对Cd的积累和萃取能力 | 第72-7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4 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体内Cd的化学形态 | 第74-8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75-77页 |
4.1.1 植物材料和培养 | 第75页 |
4.1.2 试验设计和处理 | 第75页 |
4.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75-76页 |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76-77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77-81页 |
4.2.1 草地早熟禾和高羊茅地上部和根系的Cd浓度 | 第77页 |
4.2.2 Cd在草地早熟禾和高羊茅不同组织中的分布 | 第77-78页 |
4.2.3 草地早熟禾和高羊茅叶片和根系不同组织Cd的化学形态 | 第78-81页 |
4.3 讨论与小结 | 第81-83页 |
4.3.1 Cd积累 | 第81页 |
4.3.2 Cd的化学形态和植物耐受性 | 第81-82页 |
4.3.3 Cd在草地早熟禾和高羊茅根系组织的分布 | 第82页 |
4.3.4 Cd在草地早熟禾和高羊茅叶片组织的分布 | 第82-8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5 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体内Cd的组织分布特征 | 第85-97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85-87页 |
5.1.1 植物材料与培养 | 第85-86页 |
5.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86页 |
5.1.3 试验方法 | 第86-87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87-95页 |
5.2.1 Cd在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根系表面的分布 | 第87-89页 |
5.2.2 Cd在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根系组织的分布 | 第89-91页 |
5.2.3 Cd在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叶片组织的分布 | 第91-95页 |
5.3 讨论与小结 | 第95-96页 |
5.3.1Cd的组织分布与解毒机制 | 第95-9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6 Cd在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不同叶位叶片中的积累 | 第97-108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98-100页 |
6.1.1 植物材料与培养 | 第98页 |
6.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98页 |
6.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98-100页 |
6.1.4 统计方法 | 第100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100-106页 |
6.2.1 地上部和根系Cd浓度 | 第100-101页 |
6.2.2 不同叶位叶片Cd浓度 | 第101-102页 |
6.2.3 不同叶位叶片Cd的分布 | 第102-106页 |
6.3 讨论与小结 | 第106-107页 |
6.3.1 不同叶位叶片Cd的分布与解毒机制 | 第106页 |
6.3.2 螯合剂对草坪植物Cd积累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7 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体内Cd的富集与胁迫时间的关系 | 第108-114页 |
7.1 材料与方法 | 第108-110页 |
7.1.1 植物材料与培养 | 第108-109页 |
7.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109页 |
7.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09-110页 |
7.1.4 统计方法 | 第110页 |
7.2 结果与分析 | 第110-112页 |
7.2.1 地上部、根系Cd浓度 | 第110-112页 |
7.2.2 转运系数和胁迫时间的关系 | 第112页 |
7.3 小结与讨论 | 第112-113页 |
7.3.1 转运系数和胁迫时间的关系 | 第112-113页 |
7.3.2 转运系数和植物修复技术 | 第113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8 总结与展望 | 第114-117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114-115页 |
8.2 创新之处 | 第115-116页 |
8.3 展望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45页 |
致谢 | 第145-1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7页 |